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小腿复杂多发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地震伤后小腿多发软组织缺损造成骨外露,钢板外露的病患5例,经清创,腓肠肌肌瓣转移,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覆盖创面7~10 d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移植肌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6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0个月,平均7.5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无并发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d。结论 VSD技术联合腓肠肌肌瓣是治疗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后的疗效。方法:20只健康家猪制作腹部爆炸伤开放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创面均在伤后6~8h内清创,实验组将带孔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后应用VSD敷料进行治疗,压力设定于-125mmHg,对照组将硅胶膜覆置于脏器表面,盐水纱布覆盖包扎,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修复前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及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修复前时间为(7.20±2.39)天,换药次数为(2.20±0.79)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10%;对照组修复前时间为(10.30±2.11)天,换药次数为(11.90±2.23)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70%。两组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能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创面及腹腔感染,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后的疗效。方法:20只健康家猪制作腹部爆炸伤开放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创面均在伤后6~8h内清创,实验组将带孔硅胶膜覆盖于脏器表面后应用VSD敷料进行治疗,压力设定于-125mmHg,对照组将硅胶膜覆置于脏器表面,盐水纱布覆盖包扎,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修复前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及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修复前时间为(7.20±2.39)天,换药次数为(2.20±0.79)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10%;对照组修复前时间为(10.30±2.11)天,换药次数为(11.90±2.23)次,创面及腹腔感染率为70%。两组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对于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能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控制创面及腹腔感染,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sinage,VSD)治疗下肢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下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创面平均面积为10cm×15cm,均采用皮瓣转移术+VSD负压吸引术修复创面,术后给予负压吸引、观察皮瓣血运、体位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荻随访,创面均一期愈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破渍,质地.结论:皮瓣转移术结合VSD封闭创面是修复下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创面较理想的方法,术后合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外科封堵中的价值。方法:2009-08~2011-06经我院心外科确诊的室间隔缺损病人29例。膜周型缺损21例,嵴内型缺损8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35±3.12mm。术前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缺损大小及缺损与主动脉瓣的距离。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经右室游离壁置入国产室缺封堵器。术后用经食管超声即刻评价封堵效果,出院前及封堵3mo后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结果:25例封堵成功,使用等边封堵器18例,7例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超声及术后超声观察均无分流信号,2例病人术后出现少量三尖瓣反流。2例膜周型缺损TEE发现缺损处有多处破口无法进行封堵。2例嵴内型封堵失败,即刻术中行开胸修补术。结论: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外科封堵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7.
Postoperative residu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s) are often percutaneously closed using septal occluder devices. However, their use is not advisable in small infants, because of poor outcome. We describe the successful device closure of a residual muscular VSD with an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II (ADO II) device in a child weighing 4.5 kg. It appears that ADO II may be the preferable device for the closure of moderate defects in infants and small children because of its lower profile and trackability.  相似文献   
78.
张志  王锋  杨大严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09-16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猪尾导管法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改良猪尾导管法进行介入治疗并回顾分析其疗效。结果20例膜部和/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95%。结论改良猪尾导管法在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同时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个体化选择对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137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1例,女性66例,年龄3~76 (31.52±16.13)岁。其中膜周部98例,单纯肌部10例,嵴内型12例,外科修补术后残余分流VSD11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VSD 5例,外伤引起的室间隔肌部穿孔VSD 1例。根据左心室造影VSD的形态、大小、与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的关系进行个体化选择封堵器介入治疗,术后即刻、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随访其疗效、并发症、心腔大小和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  124例患者成功封堵(90.51%),共使用了126个封堵器(2例患者分别使用了2个封堵器):对称型封堵器26个(20.6%),边3型18个(14.3%),边4型44个(34.9%),边5 型13个(10.3%),偏心型14个(11.1%),肌部11个(8.7%)。29例(23.4%)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分别是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上性早搏和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总恢复率为96.6%,无Ⅲ度AVB。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在术后24 h明显缩小(P=0.001及0.002);左心室收缩末内经在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均缩小(P=0.007);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随访中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收缩压术后24 h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1、3、6、12个月均未见进一步下降(P=0.820)。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VSD,封堵器应个体化选择,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既能有效封堵VSD,又可减少发生或避免医源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80.
摘要:目的观察骨钻孔术联合(Vacucon—sealingdrainage,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长骨骨外露的效果。方法对27例四肢长骨骨外露患者行骨钻孔术及VSD治疗7~10d,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者行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肉芽生长欠佳者予以二次清创及VSD治疗并待创面肉芽新鲜后植皮。同时选择既往住院的同等面积和深度的骨外露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银锌霜换药,后期行植皮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5例因肉芽未完全覆盖外露骨组织行二次VSD治疗,27例患者皮片成活良好,平均住院天数47.7d,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2.3d。结论骨钻孔术联合VSD治疗四肢长骨骨外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