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8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316篇
  1篇
中国医学   43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瓜子金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瓜子金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对瓜子金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BHT为对照,比较分析瓜子金水提液、瓜子金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从瓜子金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28种,主要含有烯烃、芳香烃、烷烃和酯等化合物;瓜子金挥发油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较之瓜子金水提液更强。结论:瓜子金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药理、药用价值和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对瓜子金开发利用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大别山区射干、鸢尾、蝴蝶花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文根据柯赫法则对鸢尾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化学杀菌剂、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5种微生物菌剂对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射干、鸢尾、蝴蝶花感病植株分离得到的SG-Q,YW-Q,HDH-Q菌株通过形态鉴定,18S rDNA,rDNA-ITS以及TEF序列分子鉴定均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通过田间调查及回接实验表明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田间发病率是射干>蝴蝶花>鸢尾,菌株致病力强弱则是SG-Q>YW-Q>HDH-Q。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白绢病菌菌株SG-Q适宜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9种化学杀菌剂中29%石硫合剂和10%氟硅唑对病原菌SG-Q菌丝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种植物源杀菌剂1%蛇床子素、20%丁子香酚、0.5%小檗碱均对SG-Q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可使该菌菌丝形态发生变化;5种微生物菌剂中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SG-Q菌丝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曹素萍  李静 《海峡药学》2014,(11):44-47
槐米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传统中药,主要含有芦丁等成分。常用的方法有碱提酸沉法,醇提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法等。本文对近年来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和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槐米提供了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清风藤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江苏特色中药材清风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清风藤药材的地方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采用性状描述、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来控制清风藤质量。结果清风藤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灵敏、简单、重复性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能为清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苦参炭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选用甲苯-丙酮-甲醇(8:3:1.5)为展开剂,浓氨水饱和,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以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进行薄层鉴别。结果选用甲苯-丙酮-甲醇(8:3:1.5)为展开剂,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进行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能有效提供鉴别特征。结论方法可行,为建立完整、科学的苦参炭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优化苦豆子多糖的脱色条件。方法以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考察双氧水(H2O2)对苦豆子多糖溶液的脱色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H2O2脱色方法中双氧水加入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pH值对苦豆子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苦豆子多糖脱色的最佳条件。结果 H2O2对苦豆子多糖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温度60℃,调节pH 5,加入1.0%的H2O2,脱色反应3 h。在此条件下经验证,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可分别达到29.83%、71.12%。结论 H2O2脱色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可为生产出高品质的苦豆子多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提出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超声显像肝实质图像的分类。方法利用原研究课题曾在洞庭湖的华容、汉寿、澧县中度流行区3个临湖自然村的居民及同期在本院住院的晚期血吸虫病人超声显像检查图像中的2918例肝脏图片,进行分类分型。结果肝实质图像有光点正常91例、增粗1757例、光斑121例、光条467例、光带482例等5类。其形状有光点正常91例、增粗1757例、光片59例、光斑62例、细条323例、粗条144例、细带280例、粗带202例等8型。结论超声显像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图像可分为5类8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规1粪3张Kato片的阳性检出率与漏检率、IHA的诊断效率及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张Kato片漏检率达19.7%~66.1%,1粪较2粪漏检率为23.0%。IH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89.4%,与Kato-Katz法的总符合率为86.7%。IHA的阴性预测值为96.8%,但阳性预测值较低(36.8%),阳性漏检率高达30.4%;IHA筛查法对试点区人群感染率估算的漏检率达35.8%。结论IHA筛查法对疫区人群实际感染率估算有较大的偏差,IHA作为筛查工具仍需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IHA阳性阈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1,TGF β1)信号传导的Smads分子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后第 8、12、16和24周取小鼠肝组织 ,作病理学检测,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的方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肝组织中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水平。 结果 Smad 2mRNA水平在感染12周后表达下降(P<0.05),16周后恢复正常,2 4周后再次下降(P<0.05)。Smad 3mRNA水平在感染后 16周开始明显升高 ,达正常水平的2倍(P<0.05)。Smad4和Smad7的mRNA水平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Smad3促进肝纤维化形成。Smad2对肝纤维化形成具有双效性 ,即感染初期属于促进因子 ,感染后期属于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40.
人群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能揭示人群的疾病分布,不同地区、季节、人群以及不同的流行强度,人群的特异性抗体分布特征不同。随着水利建设、人口流动、经济文化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加强,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也在发生改变。深入研究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特征,有助于认识血吸虫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机制,为全国血防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