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中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尿沉渣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22.
目的:通过观察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白介素-3(IL-3)、血小板生成素(TPO)含量的变化,探讨IL-3、TPO含量变化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TP模型小鼠骨髓细胞IL-3、TPO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IL-3明显降低、TPO含量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巨核细胞的正性作用因IL-3与正性作用因子TPO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紫癜颗粒通过调控骨髓细胞IL-3、TPO的含量变化而达到有效治疗ITP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3.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为急腹症及其他疾病者并不少见[1、2]。我院小儿科自1992~1997年收治的过敏性紫癜病人中,有21例被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14岁,平均8.2岁。病程3~40天,平均16.8天。1.2 临床表现 病程中均出现腹痛,且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出现过典型皮疹。首发症状:腹痛12例,呕血3例,黑便或血便2例,腹泻2例,发热及频繁呕吐各1例。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121~446)×10…  相似文献   
824.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T-合酶及血清低半乳糖基化IgA1(Gd-IgA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2014年1 - 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收集门诊或住院HSP患者56例,分为4组,即皮肤型组(22例)、关节型组(9例)、腹型组(12例)、肾型组(1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osmc、T-合酶mRNA表达量,凝集素亲和ELISA法检测血清Gd-IgA1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Nemenyi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 皮肤型组发病时长为(6.27 ± 3.09) d,关节型组(5.56 ± 3.05) d,腹型组(6.75 ± 3.75) d,肾型组(26.23 ± 14.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19,P < 0.05);肾型组发病时长明显长于其他3组病例组 (均P < 0.05)。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组和健康对照组Cosm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 ± 0.239、0.767 ± 0.181、0.719 ± 0.183、0.459 ± 0.121、1.146 ± 0.23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3.37,P < 0.05),各病例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1),且肾型组低于其他3组病例组(均P < 0.01)。各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T-合酶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05,P > 0.05)。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血清Gd-IgA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06,P < 0.05),各病例组Gd-IgA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 < 0.05),肾型组高于其他3组病例组(均P < 0.05)。HSP组患者血清Gd-IgA1水平与Cosm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负相关,rs = -0.50,P < 0.01。结论 HSP患者Cosmc mRNA表达水平下降,血清Gd-IgA1水平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26.
目的观察紫癜汤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及加用止血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紫癜汤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观察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皮肤、黏膜及深部器官出血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52%、45.16%(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稍高(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P<0.05),并且出血情况缓解明显(P<0.05)。结论紫癜汤能显著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阴虚火旺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症状,增加其血小板计数,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27.
辨证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病机的研究、辨证分型的研究、分型与微观指标的研究、方药的研究等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作了综述。指出:在病因病机上按虚实划分,虚证多为气虚、阴虚、脾肾亏虚证。实证多为血热、血瘀、肝郁。宜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等基本原则。清热、凉血、补肝、健脾、降气祛风活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8.
张喜奎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丰富,临床擅用六经辨证,注重祛风达邪、活血止血、扶助正气,数法同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