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盐制对黄柏抗痛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盐制对黄柏抗痛风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 ,评价黄柏生品和盐制品抗痛风作用。结果 :黄柏生品和盐制品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 ,抑制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具有抗痛风作用。二者的高剂量组对正常动物血清尿酸水平仅有一定降低的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黄柏盐制品作用可能略弱于生品。结论 :盐制对黄柏抗痛风作用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2.
小檗碱电化学检测器在中(成)药流动注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及其制剂,因成分复杂,对其有效成分的测定,目前大多尚未建立适宜的方法。文献报道的测定方法有薄层—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萃取—分光光度法、柱色谱—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大多操作繁琐、分析周期较长、且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亦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流动注射分析(FIA)及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中成药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报道了基于小檗碱流通型传感器的电化学检测器用于含小檗碱中(成)药样品的流动注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分析速度可达120次/h。  相似文献   
33.
不同产地川黄柏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川黄柏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17个不同产地的川黄柏样品。色谱条件:DiamonsilTM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5%A→13%A:5~20min,13%A→15%A:20~25min,15%A→18%A:25~40min,18%A→40%A:40~55min,40%A→50%A:55~65min50%A→100%A。柱温25℃,流速0.8ml/min。结果:通过实验对川黄柏7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不同产地川黄柏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比较;对其中的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进行了归属。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川黄柏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4.
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小檗碱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药材成分应用广泛,为提高小檗碱的提取得率,近年来对小檗碱提取的工艺研究很多。该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对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川黄柏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川黄柏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ICP-AES法,对不同产地(巴中、宜宾与荥经)的川黄柏中1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川黄柏不同生长年限元素含量的变化(荥经)进行测定,以微量元素含量为指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川黄柏中的特征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川黄柏的特征元素为Al,Ca,S,Fe,Mn,Ni,Pb,Cd,不同产地川黄柏的微量元素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结论 为川黄柏药材道地性研究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珍稀植物黄檗的药用价值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篇文章阐述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介绍了黄檗的药用价值以及观赏和环保价值,分析了黄檗的濒危原因,提出了黄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在保护野生黄檗资源的前提下重视发展人工繁殖技术,以缓解对野生资源保护的压力。  相似文献   
37.
关黄柏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药材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关黄柏主要产地土壤污染及药材安全情况,该研究在关黄柏主产区设置32个样地且同时采集土壤和药材样本,利用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铬(Cr)、镉(Cd)、铅(Pb)、铜(Cu)和砷(As)、汞(Hg)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关黄柏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药材中As,Cr,Cd,Pb,Cu处于质量安全级别内,部分样品Hg含量超标;原植物黄檗对Hg的吸收特点是造成部分关黄柏药材Hg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同时大气汞也可能是影响药材Hg含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营造药用林时,应选择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均优异的地区进行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38.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关黄柏在特定配伍环境下血中移行成分与功效取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应用UPLC-HD-MS/MS联用技术建立关黄柏及知柏地黄丸等类方口服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阐明不同的方剂配伍环境下关黄柏体内成分表达的差异,探索与关黄柏功效显著相关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中出现了23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OPLS-DA分析充分挖掘了7个与关黄柏退虚热功效显著相关的血中移行成分及6个与关黄柏清热燥湿功效显著相关的血中移行成分。结论:本研究首次建立关黄柏在知柏地黄丸等类方中体内成分分析方法,初步阐明了关黄柏在类方中的配伍规律及其发挥退虚热及清热燥湿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赤芍和黄柏单煎、单煎后合并及合煎进行分析,寻找异同。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采用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多波长检测。结果:定量分析了不同配伍比例(1∶2,1∶1,2∶1)中芍药苷、小檗碱、黄柏碱的含量。与单煎液相比,合煎液中芍药苷溶出量增多,且随黄柏用量增加而增多,而黄柏碱和小檗碱溶出量均减少。其中,小檗碱明显减少,且随赤芍的用量增加而减少。归属了赤芍、黄柏药对主要色谱峰的来源,定性比较了色谱峰所代表的成分在1?1合煎液与1?1合并液中峰面积,发现合煎后赤芍中单萜苷类化合物的溶出增加,黄柏中的化合物溶出有增有减。结论:赤芍和黄柏合并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有异同,表明赤芍、黄柏药对的物质基础和赤芍、黄柏单用的物质基础有异同,为进一步研究该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基于UPLC-Q-TOF-M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对黄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辨识。方法: 采用Waters BEH C18 (100 mm×2.1 mm, 2.5 μm, Waters, USA)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25 ℃;电喷雾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并且结合对照品裂解规律以及相关文献资料,鉴定出黄柏中的35个化合物,包括1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3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7个酚酸类化合物,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为黄柏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并对其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