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9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901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4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04篇
内科学   343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460篇
外科学   2889篇
综合类   871篇
预防医学   18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3篇
  5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66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8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胰腺癌中p16基因甲基化改变及其蛋白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改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特点,以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46例人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41.3%(19/46),而癌旁组织表达率为95.7%(44/46),两者有差异显著性(P<0.01)。p16蛋白阳性的19例胰腺癌标本中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p16蛋白缺失的27例标本中有18例检出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9.1%。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缺失有明显关系(P<0.05)。p16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与胰腺癌的大小,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p16蛋白的表达,它们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可能成为胰腺癌诊断及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细胞活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NAP(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调节.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法分析6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VEGF-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TNF-α或SNAP刺激其中两个细胞株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分析其VEGF-A、C基因的表达.结果:Northern杂交法显示这6种胰腺癌细胞株均有4.1kb VEGF-A基因和2.4kb VEGF-C基因的表达;Western杂交法显示它们均有分子量为43kD的VEGF-A蛋白质和分子量为55kD的VEGF-C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法显示:TNF-α使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2.5倍、1~2倍,使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倍、1.6~2.5倍;而SNAP刺激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5倍,刺激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4倍,但对这两种细胞株产生VEGF-C mRNA均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细胞活素TNF-α和低氧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的表达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死亡或进展、恶化.  相似文献   
23.
胰腺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资料完整的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胰腺肿瘤初步小结。详细描述各例肿瘤的临床们诊与诊断、B型超声和手术情况,并重点讨论:临床们诊和B型超声未能检出的肿瘤,检出肿瘤大小较手术所见尺寸的要,10mm~40mm以及未见肿瘤浸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薄层动态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薄层动态CT扫描,诊断直径≤3cm的胰腺癌12例,其直接征象为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或有小的局部隆起、钩突圆隆变形、胰腺实质的分叶形态消失;间接征象为胰管、胆管的梗阻性扩张。认为薄层动态CT扫描是早期胰腺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刘胜利  陈峰 《江苏医药》1994,20(8):414-416
对我院14年来2322例直接胆管造影所发现的27例AJPBD进行研究,27例中胆总管囊肿8例,胆石症9例,慢性胰腺炎4例,胆管炎3例,胆囊癌2例,胰体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92.6%),黄疸(70.4%),发热(48.1%)或Charcot三联症(44.4%)。发病年龄3~60岁(36.9士17.8)。共同管长15~44mm(20.2士5.9)。据胆、胰管汇合形式作者将AJPBD分为三型。值得注意的是本组3例复杂型患病年龄均<15岁。本组以胆、肠内引流手术效果满意。AJPBD与胆、胰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作者建议用“共同管综合征”来表述这一复杂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26.
区域淋巴结廓清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廓清结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基础上,进行区域淋巴结廓清,同时清除从腹腔动脉干至肠系膜下动脉的后腹膜组织,重点清除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4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12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组)、以及肝动脉旁(8组)、腹腔动脉旁(9组)淋巴结。结果 53例胰头癌病人施行了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其中有3例合并切除了受浸润的一段肠系膜上静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均痊愈出院。53例病人中有38例(72%)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以胰头后(13组)、肠系膜根部(14组)发生率最高;14组淋巴结中各亚组转移率较为平均;发生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达63%;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不成正比,小于2cm的肿瘤已经有第二站淋巴结的转移;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2.8%,26.7%,17.8%。结论 胰头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发生早、播散远和以肠系膜根部等部位为重点的特征,以区域淋巴结廓清为重点的胰头癌根治术能较为彻底地清除区域内淋巴结以及后腹膜组织,有助于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30例超声检查怀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行血清学CA19 9检测 ,并在体表B超引导下 ,用 18G或 19G切割活检针和 2 2G抽吸活检针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结果 :CA19 9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 ,特异性 5 0 % ,准确性 9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30例患者总穿刺成功率为 93.3% (2 8/ 30 ) ,2 6例胰腺癌患者穿刺成功率为 92 .3% (2 4 / 2 6 ) ,活检阳性者 2 3例 ,其诊断敏感性为 88.4 % ,特异性 10 0 % ,准确性 88.4 %。CA19 9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特异性 10 0 %、准确性 92 .3% ,与单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穿刺结束后除个别患者有轻微腹痛外 ,无一例出现出血、胰瘘及胃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体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单一检测高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min、38min和30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450ml/min、1200ml/min和1500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选、鉴定人胰腺癌干细胞,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其差异性基因的表达.方法 运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胰腺癌干细胞(CD24+CD44+ESA+),NOD/SCID鼠移植瘤试验进行肿瘤干细胞特性鉴定.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2.0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胰腺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进行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分选得到人胰腺癌CD24+CD44+ESA+亚群细胞,占所有细胞的0.8%;5×103个CD24+CD44+ESA+细胞就能成瘤(2/4),而阴性细胞1×105才能成瘤(1/4);CD24+CD44+ESA+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基因芯片杂交获得6553(11.99%)条差异基因,胰腺癌干细胞中5255(9.61%)条上调表达,1298(2.37%)条下调表达.其中差异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代谢、细胞线粒体结构和耐药等多个方面.结论 胰腺癌于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基因表达谱,为进一步从干细胞层面研究胰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James Herrington 《Toxicon》2007,49(2):231-238
Pancreatic beta-cells depolarize in response to glucose and fire calcium-dependent actions potentials that trigger insulin secretion. The major current responsible for action potential repolarization in these cells is a delayed rectifier and Kv2.1 subunits are thought be a major contributor of the delayed rectifier channels. Hence, blockers of Kv2.1 channels might prolong action potentials and enhance calcium influx and insulin secretion. However, the lack of specific small molecule Kv2.1 inhibitors has hindered the testing of this mechanism. Importantly, several gating modifier peptides inhibit Kv2.1 channels in a relatively specific fashion. Hanatoxin (HaTX) and guangxitoxin-1 (GxTX-1) are exampl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probe the role of Kv2.1 channels in beta-cell physiology. Both HaTX and GxTX-1 strongly inhibit the Kv current of beta-cells from various species, arguing that Kv2.1 subunit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beta-cell delayed rectifier. GxTX-1 prolongs glucose-triggered action potentials, enhances glucose-dependent intracellular calcium elevations and augments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 secretion. Taken together,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lockers of Kv2.1 channels may be a usefu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These studies highlight the utility of gating modifier peptides in the study of physiolog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