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附15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9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肝癌84例,胰头癌31例,胆管癌19例,胃癌肝转移12例,胆囊癌1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178次。结果肝总管内置管86支,右肝管内置管41支,左肝管内置管51支,导管置入失败3支,PTCD成功率98%。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较为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52.
超声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7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51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u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系统评估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有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提取。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利用RevMan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37例,对照组5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对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2(2.31~8.46)、11.62(5.22~25.84)、8.39(5.17~13.641)、8.07(1.86~34.98),“年龄≥60岁”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存在争议。结论 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和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对于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胆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联合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肝胆湿热型)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PTCD术后口服茵陈蒿汤2周,单纯PTCD治疗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中医症候、肝功能、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并随访观察12月,统计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结果实验组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KPS评分、肝功能、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28.2%,中位生存时间7.6月。结论茵陈蒿汤联合PTCD能有效改善肝胆湿热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55.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14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癌合并胆总管癌栓,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肝左叶胆管6例,右叶胆管9例,术后常规胆道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80.5umol/L。其中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黄疸减退后带管出院,5例患者经胆道引流黄疸减退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术后1月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与X线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接受PTCD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4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彭莉晴  李明星  邹庆伟 《西南军医》2010,12(6):1061-1063
目的 探讨在三维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的临床资料,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前、术后两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共行36次PTCD,其中1例首次穿刺失败,首次穿刺成功率97.22%(35/36) 置管成功率100% 术后2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瘁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3.4~621.7μmol/L降至术后两周的22.6-201.2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维超声下导向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进行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患者施行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率为96.4%(54/56),剩余2例因首次穿刺失败行再次穿刺后均成功。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经适当止血后痊愈,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7例伴有胆道结石者均行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成功。结论: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Zusammenfassung Bei Patienten mit malignem Gallenwegsverschluss besteht eine Möglichkeit zur Palliation in der PTCD. Um die Nachteile der Methode zu reduzieren, haben wir in geeigneten Fällen den äusseren Schenkel des Drainage-Katheters mit einem Injektionsport verbunden und subcutan implantiert. Auch ohne äussere Drainage kann der Katheter somit über den Port gespült werden. Bei den 10 bisher implantierten Ports kam es zu keiner Lumenverlegung. Um das Infektionsrisiko nicht zu erhöhen, ist die Anlage der PTCD und die Implantation in der gleichen Sitzung notwendig.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