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9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224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683篇
内科学   529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7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44篇
综合类   619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4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及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表现及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报告空洞型肺转移瘤40例131枚,分析其CT表现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空洞瘤灶均与肺多发实性结节共存。共有泡样空洞41枚,不规则空洞33枚,囊样空洞26枚,小环形空洞31枚。壁厚度均匀者61枚,不均匀者70枚。瘤灶直径<15mm者44枚,15-25mm者66枚,25-40mm者17枚,>40mm者4枚。洞壁厚度<4mm者69枚,4-15mm者44枚,>15mm者18枚。空洞型瘤灶多见于腺瘤(22例)与鳞癌(13例),二者在CT表现上各有一定特征。空洞型瘤灶的发生与其在肺内的部位无关。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并与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2.
螺旋CT对胃癌Lauren''s分型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0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 结果胃壁低密度层增厚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1.55mm±0.55mm和7.71mm±2.33mm;强化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1.98HU±9.35HU和87.95HU±18.79HU,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结论 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继发肺低灌注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 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 (cancerousinvasionofcentralpulmonaryarteriesinlungcancer,CICPA)患者术前肺血管DSA及增强螺旋CT(含高分辨率CT ,即HRCT)征象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DSA和CT胸膜下末梢肺动脉分布和数量变化 ,即肺血管征、肺毛细血管充盈度和肺实质强化后密度及时间 密度曲线变化 (即肺实质征 ) ,行两者间的盲法对照 ,统计学分析CT与DSA征象及其一致性 ,评估CT对CICPA继发肺低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  2 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CICPA病例中 ,共3 0支肺叶动脉受累 ,DSA显示 90 % (2 7/3 0 )出现肺叶低灌注征象 ,CT诊断肺低灌注敏感度为 78%(2 1/2 7) ,特异度 10 0 % (3 /3 ) ,准确度 80 % (2 4/3 0 )。肺低灌注与CPA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rs=0 40 ,P =0 0 73 )。CT与DSA的肺血管征一致性较好 (Kappa =0 69,P <0 0 0 1) ,而肺实质征一致性稍差 (Kappa =0 3 7,P =0 0 11)。结论 肺低灌注是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常见表现 ,CT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而定量判断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4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四肢长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44岁,平均26岁。股骨下端5例,胫骨上端8例,股骨上端1例,桡骨远端4例。Enneking分期:Ⅰa期14例,Ⅰb期4例。放射影像学Cam-panicci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4例。病理学Jaffe分级: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3例。采用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治疗9例;瘤段切除,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术4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结果:随访时间11~110个月,平均66个月。所有移植骨术后均愈合,一侧关节间隙轻度狭窄2例,术后再复发1例。术后功能评价: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既能彻底切除病变,又能保持和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Campanicci分级Ⅲ级、病理学Jaffe分级Ⅱ~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原则上应施行更为广泛的瘤段切除术,桡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应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34βE12)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对52例疑难病例采用改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即在同一切片的一侧贴附可靠的阳性对照组织,应用微波处理,尽可能保存和修复抗原,在显微镜下严格控制显色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结果3例前列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37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高表达PSA与CK34βE12;3例前列腺导管内癌也表达PSA及CK34βE12;9例前列腺腺癌仅表达PSA无CK34βE12表达;10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均不表达PSA与CK34βE12。结论 PSA和CK34βE12的改良免疫染色可以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工具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SGF在肺癌诊断、疗效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生化比色法测定了 1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 ,2 4例肺癌患者及 9例肺癌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未经治疗前其血清TS GF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 ,其敏感性为 75 .0 % ,特异性为 77.8%。经有效化学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清TSGF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并根据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定期行门静脉化疗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术前经B型超声或CT证实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6 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2 9例 )和治疗组 (33例 )。治疗组在肝癌联同门脉癌栓切除术中常规行门静导管保留术 ,术后根据体外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敏感性化疗药物定期行门静脉化疗。对照组在肝癌及门静脉癌栓切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分别为 1 4例 (4 8.3% )、2 2例 (75 .9% )和 9例 (2 7.3% )、1 6例 (4 8.5 % ) ;两组术后半年、1年死亡率分别为 1 1例 (37.9% )、1 9例 (6 5 .5 % )与 6例 (1 8.2 % )、1 2例 (36 .4 %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手术切除有较好的疗效。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门静脉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8.
The radiological findings in five patients with pelvic sort tissue neo plasms directly involving the sacroiliac joint, are described. All patients ha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xaminations, two of the patients also hav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is uncommon entity is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this diagnosis, thereby excluding unilateral sacroiliitis. Th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this diagnosis relate to local neural involvement, especially the sciatic nerve, and the fact that involvement of the sacroiliac joint by tumors significantly compromises chances of a successful surgical outcome. The role of MR in this condition is not yet certain, but it may prove to be the method of choice in view of its excellent depiction of skeletal neo plasms.  相似文献   
39.
总结94例脑转移瘤的CT诊断与临床资料。临床多以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损坏为主要征象。原发肿瘤部位按例数依次为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原发肿瘤的症状常较隐匿,60%的病人首先发现脑转移瘤,然后才追查到原发肿瘤。当发现脑内多发或单发肿瘤时,应排除转移瘤。CT是诊断脑转移瘤的可靠方法,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水肿范围与并发改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4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本病多发于30岁以下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CT、MRI表现为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可分为3型;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3)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4)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实性部分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囊性区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5)肿瘤的囊实性结构是形成“浮云征”的病理基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