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4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716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843篇
口腔科学   188篇
临床医学   1415篇
内科学   1438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305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2936篇
预防医学   849篇
眼科学   200篇
药学   1734篇
  16篇
中国医学   574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计算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子是基因组序列中靠近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区域,是影响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单位之一。除实验方法发现或验证序列的启动子外,现已经有多种启动子序列的计算机预测方法,如位点比重阵列(PWM)、隐马尔柯夫模型(HMM)、神经网络、低聚复合物和CpG岛等。本文综述了现有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生物信息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构建携带双自杀基因且可诱导敲除SV40T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优化目前的肝细胞永生化。方法去除eGFP终止子taa的pSEB-HUS质粒为逆转录病毒基础质粒。先将SV40T及其启动子hEFH亚克隆至pSEB-HUS,再将LoxP位点插入至pSEB-SV40T质粒的抗性基因Blasticidin上游获得pSEB-LoxP-SV40T质粒。同时将CD自杀基因定向克隆至pSEB-HUS的eGFP下游;然后设计一段HSV-tk自杀基因引物,在上游引物的5′端加入方向一致的LoxP序列。PCR获得TK基因后,定向克隆至CD下游获得pSEB-CD-TK,最后将pSEB-CD-TK上的双自杀基因亚克隆至pSEB-LoxP-SV40T质粒上得到携带双自杀基因及SV40T的质粒。结果PCR及酶切鉴定均证实两个自杀基因及SV40T正确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两个LoxP位点方向相同。结论成功构建携带双自杀基因且可诱导敲除SV40T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33.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优秀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表达。本文介绍了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及其用于外源蛋白表达的基本策略。随后重点讨论了发酵过程中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主要环境因素、影响机制及控制策略,这些影响因素包括诱导温度、甲醇浓度、溶解氧、氮源浓度和类型及诱导pH。它们影响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品质,并且这几种因素的作用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此需要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34.
长时程增强(LTP)与学习记忆机制关系密切.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依赖于钙离子通道的活动特性,Ca2+经不同的钙离子通道内流引发的长时程增强对应不同的记忆作用.综述了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钙离子通道和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VDCC)活动产生LTP及其各自对应的记忆作用,还介绍了以低频刺激方式产生长时程增强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35.
产前基因诊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地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准确性是关键.根据我们多年从事产前基因诊断的经验,提出在产前诊断的前后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成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病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愈后。方法:报导1例成人MOG抗体病和抗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病例,并以“MOG、NMDAR”为关键词在CNKI、Sinomed数据库及PubMed(建库至2021年4月)检索中英文文献,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病例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5例成人病例,男性9例,平均始发年龄34.7岁,13例呈复发缓解病程,平均复发间隔时间14.4月;首发症状以头痛、抽搐、发热多见。15例患者共有39次发作事件,急性发作临床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最常见。根据抗NMDAR脑炎及MOG抗体病的诊断标准,39次发作临床分型为:MOG抗体病1例次,抗NMDAR脑炎4例次,未定型10例次,重叠型24例次。共收集到急性发作期头颅MRI影像33次,异常32例次。皮质受累32例次、脑干12例次、放射冠8例次、视神经7例次。所有患者对一线免疫治疗均敏感,5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8例患者加用二线免疫抑制剂。15例患者中有2例中断治疗,1例遗留双眼视物模糊及被害妄想,1例遗留右眼视力下降,其余13例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1例,2分2例。结论:成人MOG抗体病和抗NMDAR脑炎叠加综合征并不少,多见于男性,大多呈复发缓解病程,发作期症状以头痛、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多见,头颅MRI阳性率高,主要累及皮质、脑干、放射冠、视神经,所有患者对一线免疫治疗敏感但大多需要2种以上的免疫治疗且易反复,可能需要更强或更长时间的免疫治疗。建议抗NMDA受体脑炎或MOG抗体病患者同时进行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及MOG抗体的检测,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致血流与腹腔共同感染大肠埃希菌(CoECO)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 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自血液和腹腔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使用质谱鉴定仪鉴定菌种。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测定最小抑菌浓度。采用2×150 bp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大肠埃希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基因组序列经拼接后, 使用kSNP3软件对菌株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以明确菌株间的同源关系;若分离自两部位的菌株具有较高同源关系, 视为同一菌株, 则该病例为CoECO感染病例。使用PubMLST网站确定多位点序列型(MLST), 使用CARD网站筛选耐药基因。结果共筛选出70例CoECO感染病例, 其中男45例, 女25例, 年龄(59.2±16.3)岁。每例CoECO感染病例选取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后续分析, 共计70株, 分属于35种ST型, 菌株数量较多的ST型包括:ST38(n=6)、ST405(n=6)、ST1193(n=6)、ST131(n=5), 其他ST型所含菌株均少于5株。菌株间同源关系比较分散, 整体呈现散发趋势, 仅...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究N-乙酰基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NAT10)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ML病人(初治组)、20例复发AML病人(复发组)、20例AML完全缓解病人(缓解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RT-PCR检测受试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AT10 mRNA的表达。ROC曲线分析NAT10 mRNA早期诊断AML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以NAT10 mRNA中位表达水平将84例AML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2组病人的生存预后。结果:初治组和复发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NAT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P<0.01)。NAT10 mRNA早期诊断AML的AUC为0.827(95%CI:0.723~0.930,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和82.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TKD突变和NAT10 mRNA高表达是AML病人...  相似文献   
139.
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p24染色体位点的杂和缺失和11p15.6位点的点突变同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寻找这2个位点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最后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3p24染色体的3个位点(EAβMD,EA,βH,EAβR)上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情况,PCR-SSCP法检测11p15,位点的点突变。结果:经RFLP法显示:在3p24的EAβMD位点,杂合缺失率为7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蛋白质糖基化后理化特性的改变。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值和扫描荧光光谱。结果糖基化BSA荧光光谱改变,糖基化终产物(AGEs)荧光值增加;单体BSA在PAGE上向正极泳动加速,SDS-PAGE近负极段出现新的弥散带。结论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可导致棕色变、阴电荷增加、分子量增大、荧光光谱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