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666篇
  免费   26806篇
  国内免费   12336篇
耳鼻咽喉   4158篇
儿科学   16311篇
妇产科学   7224篇
基础医学   39090篇
口腔科学   6432篇
临床医学   44449篇
内科学   71626篇
皮肤病学   6358篇
神经病学   26723篇
特种医学   159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49836篇
综合类   44898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预防医学   24338篇
眼科学   7042篇
药学   42887篇
  143篇
中国医学   18523篇
肿瘤学   17739篇
  2024年   642篇
  2023年   5098篇
  2022年   8908篇
  2021年   18336篇
  2020年   12699篇
  2019年   17352篇
  2018年   12262篇
  2017年   11730篇
  2016年   13473篇
  2015年   16192篇
  2014年   29254篇
  2013年   28403篇
  2012年   28435篇
  2011年   27034篇
  2010年   23417篇
  2009年   22789篇
  2008年   21339篇
  2007年   21445篇
  2006年   18616篇
  2005年   13739篇
  2004年   9401篇
  2003年   8378篇
  2002年   6300篇
  2001年   5439篇
  2000年   4960篇
  1999年   3940篇
  1998年   4026篇
  1997年   3756篇
  1996年   3363篇
  1995年   3270篇
  1994年   2992篇
  1993年   2576篇
  1992年   2624篇
  1991年   2244篇
  1990年   2161篇
  1989年   2026篇
  1988年   1860篇
  1987年   1671篇
  1986年   1423篇
  1985年   2656篇
  1984年   2766篇
  1983年   1932篇
  1982年   2176篇
  1981年   2066篇
  1980年   1762篇
  1979年   1514篇
  1978年   1169篇
  1977年   1038篇
  1976年   908篇
  1974年   59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棵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K506组、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两周后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FK506组、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10.15±40.16)、(605.59±116.23)、(99.19±15.27)、(151.61±27.81) mm3。与对照组相比,雷帕常规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CNA、VEGF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FKS06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 NA、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及VEGF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2.
祖国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21世纪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广泛关注的问题。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高代谢型,主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由雌激素缺乏,而使骨代谢呈负平衡,骨吸收相对增强引起;Ⅱ型是低骨转换型,主要为老年性骨  相似文献   
993.
994.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95.
996.
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 ,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 10 6例住院患者的腹内压 ,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 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平均腹内压为 5 .5mmHg( 1mmHg =0 .133kPa) ,范围为 0 .4~12 .8mmHg。各级体质指数相应的腹内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5 .5 5 0 ,P<0 .0 1)。男性腹内压比女性高 2 .0mmHg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12 2 ,P<0 .0 1)。其他 12种因素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 (P>0 .0 5 )。结论 正常腹内压可能受性别和体质指数影响 ,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12 5I标记的整合素αVβ3 拮抗多肽 (12 5I RGD 4CY)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应用Iodogen法行12 5I标记RGD 4CY多肽 ,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 ,分别在10、30、6 0、12 0和 2 4 0min不同时相点测量血液及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浓度 ,计算获得其体内生物学分布与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结果 RGD 4CY能够被12 5I有效标记 ;给药后在血液、肾脏、肝脏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 ,小肠、肺脏、肌肉呈低水平放射性分布 ;其分布相半衰期为 9.17min ,消除相半衰期为831min。结论 静脉注射12 5I RGD 4CY后 ,组织本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低水平 ,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 ,在体内的分布与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Manning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真实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99例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1.随着Manning标准中结合指标数的增多,IBS组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溃疡性结肠炎组鉴别的灵敏度及其95%CI明显下降,特异度及其95%CI明显上升,同时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也明显上升。2.符合Manning标准中二项以上结合指标,IBS组就具有较好与健康对照组鉴别的灵敏度及其95%CI、特异度及其95%CI。结论 Manning标准中需要3项以上结合指标可较好地使IBS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溃疡性结肠炎鉴别;2项以上结合指标可较好地使IBS与健康人鉴别。  相似文献   
999.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科1993~2002年间经手术治疗12例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病理特点与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相似。主要表现为乙状结肠肠壁肥厚,部分肌纤维变性。结肠黏膜萎缩,黏膜下充血水肿;肌间神经丛减少,均可见神经节细胞发育幼稚,且数量减少或体积变小,呈固缩或空泡变性。结论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大多有肠神经元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involving 60 subjects, aged 6-18 years old, was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3 month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ycnogenol® (a proprietary mixture of water-soluble bio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French maritime pine) on mild-to-moderate asthma. After baseline evaluation, subjec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either Pycnogenol® or placebo. Subjects were instructed to record their peak expiratory flow with an Assess® Peak Flow Meter each evening. At the same time, symptoms, daily use of rescue inhalers (albuterol), and any changes in oral medic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Urin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ubjects at the end of the run-in period, and at 1-, 2-, and 3-month visits. Urinary leukotriene C4/D4/E4 was measured by an enzyme immunoassay. Compared with subjects taking placebo, the group who took Pycnogenol® had significantly more improvement in pulmonary functions and asthma symptoms. The Pycnogenol® group was able to reduce or discontinue their use of rescue inhalers more often than the placebo group.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urinary leukotrienes in the Pycnogenol® grou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Pycnogenol® as an adjunct in the management of mild-to-moderate childhood asth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