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5篇
中国医学   168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舒利迭)吸入用于治疗70岁以上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70岁以上中、重度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吸入组、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舒利迭组患者在治疗早期肺功能即有明显改善,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肺功能改善得到逐渐提高.使用硫酸沙丁胺醇组,治疗初期,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有所下降,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舒利迭治疗70岁以上中、重度AECOPD,临床改善明显,能持续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清肝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对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酒精性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6例,采用普通护肝、降酶治疗(给予葡萄糖、肌苷、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甘草酸二胺);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解毒清肝饮口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症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优于对照组(73.2%);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γ-GT和肝脏B超影像学检查等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解毒清肝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优于用葡萄糖、肌苷、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甘草酸二胺等药,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疏风解毒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老年AECOP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胶囊,10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功能、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6%、9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CO_2)、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咳痰、咳嗽、喘息、胸闷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AE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功能并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淮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醒脾养儿颗粒,0~1岁1 g/次,2次/d;1~2岁2 g/次,2次/d;2~3岁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1岁0.5 g/次,3次/d;1~3岁1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大便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9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循环不良、呕吐和腹泻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7天治疗组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8):1818-1827
目的构建逍遥散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究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database@Taiwan、TCMID、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CTD、TTD、Pharm GKB、OMIM、Gen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有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分别采用Bio GPS、Genecards分析通路关键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组织-靶点、亚细胞-靶点网络。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通路关键靶点进行蛋白归属。结果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与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及其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胰岛素及其受体等调节过程,可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特点及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疏风解毒胶囊抗炎和免疫调节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疏风解毒胶囊中的28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借助MAS 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信号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药理图。结果 28个化合物可通过127个靶点作用于112条通路,其中41个蛋白靶点和22条通路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相关,得到疏风解毒胶囊化合物-靶点-通路-病理过程网络图。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通过作用于HRAS、MAP2K1、AKT1、MME和PTPN1等关键蛋白,干预了多个与抗炎和免疫调节相关的生物过程,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7.
张铁军  朱强  许浚  曹勇  申秀萍  李翔宇 《中草药》2019,50(15):3517-3525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是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突破制约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以疏风解毒胶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二次开发研究,通过药材、成品以及口服入血成分的辨识和表征,阐释了疏风解毒胶囊的化学物质组,进一步通过UPLC-Q/TOF-MS整合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实验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和谱-效筛选方法,筛选和明确了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基于传统功效,以整体动物模型、基因组学等方法,从抗炎免疫、解热等方面阐释其作用机制,并阐明主要成分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规律,阐释了疏风解毒胶囊的作用机制;通过拆方研究并与同类中药以及化学药比较,阐释了该药的组方特点和配伍规律,提炼和发现了其作用特点、比较优势和临床核心价值;通过多批样品、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疏风解毒胶囊的药材与成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有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提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为该品种的临床推广应用和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并为其他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四逆散干预焦虑症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磊  李晓宇  黄娜娜  吴成胜  齐晓甜  刘闰平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54-5161
目的探讨四逆散干预焦虑症的功效作用网络及药效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多个数据库联合分析四逆散和焦虑症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筛选靶点并对其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运用Bio GPS数据库对所得靶点进行器官定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山柰酚、芍药苷等成分作用于SRC、EGFR、PIK3R1等靶点,通过ERBB2信号通路、EGFRv III信号通路、VEGFA-VEGFR2信号通路等共同发挥作用,器官定位结果表明作用的核心病位为肝。结论四逆散干预焦虑症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09.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2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ɑ酮酸片,观察组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的变化,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 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clear index,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 对照组中医临床有效率53.3%低于观察组80%(P<0.05);2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治疗第9、12周末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PA、TRF、ALB、Kt/V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升高(P<0.05),PGⅠ/PGⅡ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水平下降(P<0.05),PA、ALB水平升高(P<0.05),PGⅠ/PGⅡ、TRF、Kt/V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