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不同时点等容血液稀释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实验观察缺血前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单肺原位热I-R灌注损伤模型,术中不同时点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实验分三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稀释-再灌注(IHR)组,稀释-缺血-再灌注(HIR)组.稀释时从颈动脉放血,同时静脉补入等量低分子右旋糖酐.术毕测定血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肺组织湿/干(W/D)及病理切片.结果MDA、肺组织W/D值及病理切片显示的肺组织水肿、白细胞浸润程度依次为I-R>IHR>HIR组,NO值I-R<IHR<HIR组.结论血液稀释对肺I-R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而缺血前稀释血液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硫酸镁和低分子肝素在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坏死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制成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72h后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观察,同时检测血清中IL-8的含量,探讨硫酸镁和低分子肝素对保护脑的作用机制。结果 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程度显著低于盐水治疗组,低分子肝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IL-8含量。结论 IL-8做为一种急性炎症的趋化因子,在脑缺血时升高,可作为脑缺血炎症期或再灌注损伤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硫酸镁没有抗炎作用,单用硫酸镁或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没有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组(C组,20只)。手术前2h,A组及B组动物L4硬膜外注射25%二甲基亚砜(DMSO),C组动物注射溶于25%DMSO的JNK抑制剂SP600125。A组动物麻醉后仅腹腔切开,B组及C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松开,再灌注至0.5h、2h、8h、24h)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取L4节段以下脊髓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BAD(p-BAD)、BAD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BAD、14-3-3、BAD、Bcl-xL及Bcl-2的表达。结果:电镜检查A组及C组再灌注0.5h未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0.5h及C组再灌注2h、8h时偶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2h、8h、24h及C组再灌注24h时可见部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JNK、BAD、14-3-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JNK、p-BAD、细胞色素C、Bcl-xL和Bcl-2的表达在A组、B组再灌注0.5h和C组再灌注0.5h、2h、8h无明显差异。B组再灌注2h、8h、24h p-JNK、细胞色素C、Bcl-xL、Bcl-2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增加(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再灌注2h、8h、24h时p-BAD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减少(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BAD被激活,诱发了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JNK抑制剂可抑制BAD的活性,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补体3(C3)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EX组)。DEX组自缺血前2h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mL·kg^-1(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右美托咪定稀释为1gg·mL^-1)直到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停止,输注时间为2h;Sham组72.I/R组在相同的时间内按照5mL·kg^-1速率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再灌注120min时,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C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和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补体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利用99m锝-葡糖二酸(99mTc-Glucarate)和小动物SPECT/CT评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1 d后尾静脉注射99mTc-Glucarate,注射30 min后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分析99m锝-葡糖二酸标记的心肌组织的位置和范围,并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标记的缺血坏死心肌比较。结果 小动物SPECT/CT结果显示手术组心肌坏死部位的99m锝-葡糖二酸的放射性摄取率(心肝比值 1.90±0.33)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 0.05),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定位的缺血坏死心肌范围和TTC染色法的测量结果呈线性相关(R2=0.964)。结论 通过99m锝-葡糖二酸可以特异性地标记急性缺血坏死心肌,利用小动物SPECT/CT融合技术可以无创性地分析急性缺血坏死心肌的位置和范围。  相似文献   
36.
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死亡过程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死亡的调控 ,阐明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方法  5 0只大鼠等分成 5组。Ⅰ组 :正常皮瓣组 ;Ⅱ组 :阻断动脉 8h ,生理盐水对照组 ;Ⅲ组 :阻断静脉 8h ,生理盐水对照组 ;Ⅳ组阻断动脉 8h ,地塞米松 5mg kg组 ;Ⅴ组 :阻断静脉 8h ,地塞米松 5mg kg组。术后观测皮瓣成活面积 ,检测全血中中性粒细胞凋亡、坏死水平。光镜观察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坏死形态 ,电镜观察吞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形态。结果 Ⅰ、Ⅱ、Ⅲ、Ⅳ、Ⅴ组的皮瓣成活面积分别是 ( 99 8± 2 5 ) %、( 18 8± 1 8) %、( 9 0± 0 8) %、( 98 2± 2 4) %、( 96 2± 2 2 ) %。中性粒细胞凋亡含量术后早期Ⅱ、Ⅲ组明显低于另外 3组 ,但第 6天则高于另外 3组。坏死水平术后Ⅱ、Ⅲ组高于另外 3组。皮瓣中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粒细胞的数量Ⅳ、Ⅴ组明显高于Ⅱ、Ⅲ组。结论 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在于调理了中性粒细胞凋亡水平 ,减少了其坏死数量 ,增加吞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和钙蛋白酶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R在5只健康SD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CaSR及钙蛋白酶在脊髓表达的定位.结果 CaSR和钙蛋白酶在大鼠脊髓白质和灰质的前角、侧角及后角均有广泛表达.CaSR在脊髓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胞膜、胞浆和突起部均有表达,而钙蛋白酶仅在神经元的胞浆、胞膜和突起部表达.结论 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胞浆及突起部是CaSR和钙蛋白酶的共表达部位,可能参与SCI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8.
用Meta方法对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调研分析.对收集到的符合要求的论文5篇(142例)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24 h心脏正性肌力药的用量、术后24 h心肌复跳率、心肌损伤指标(MDA、SOD、CK-MR、cTnl)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体外循环的心肌手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建立并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常温下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按不同阻断时间随机分为C20、C25、C30、C40和C60 5组,每组10只.股动脉置管至腹主动脉分出左肾动脉远端并测压,肾下阻断腹主动脉20~60 min,分别于清醒即刻、再灌注6 h、24 h和48 h评定动物神经功能;再灌注48 h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并计数L4~L6节段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结果 C20组在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截瘫;再灌注48 h后,C25、C30和C40组分别有30%、80%和90%出现截瘫,C60组全部截瘫,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 h后,脊髓组织出现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改变,且随阻断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C20、C25和C30组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中位数分别为12.5、10和2,C40和C60两组均为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后模型的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为20 min以内,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选择性Na~+/Ca~(2+)交换抑制剂KB-R7943及缺血后适应在高脂条件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鼠心脏给予完全缺血30 min,之后再灌注120 min。其中,正常饮食喂养大鼠12只作为对照组(C组)。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大鼠,缺血后加以处理:12只不干预(高胆固醇对照组,HC组);12只给予KB-R7943(KB-R组);12只给予缺血后3个循环的再灌注和再缺血,每个循环10 s(IPO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功能,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测量心肌梗死范围、Caspase-3活性及TUNEL染色测定评价凋亡程度。结果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KB-R组和IPO组的心脏功能较HC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显示,KB组梗死程度最少,IPO组梗死程度低于高脂对照组。IPO组TUNEL阳性心肌细胞低于高脂对照组,KB-R7943组TUNEL阳性心肌细胞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且与IPO组有组间差异。KB及IPO组Caspase-3活性与高脂对照组比较降低,IPO组与KB组有组间差异。结论 KB-R7943减少高脂大鼠缺血心肌坏死及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高脂条件下与IPO相比,KB-R7943缺血后处理更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