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夹闭双侧肾蒂血管45min的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前7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大蒜素(5、10、20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进行预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再灌注6h后计算肾脏指数,生化分析法测定肾功能指标(BUN、SCr、UA),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RT-PCR法测定Bax mRNA、bcl-2 mRNA表达;测定肾脏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 经大蒜素预处理能够显降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指数,降低血清中BUN、SCr、UA含量,改善肾脏组织病变和细胞凋亡状况,下调肾脏组织中Bax mRNA表达且上调bcl-2mRNA表达、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提高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下调NF-κB蛋白表达,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蒜素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 Paxinos,Charles 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丹  李世德  王永亮 《广西医学》2010,32(6):639-641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动物生存情况。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 h、1.5 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观察术后1周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阻断1 h组(B1)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不明显(P〉0.05);阻断1.5 h组(B2)再灌注时点血液中MDA升高,SOD降低(P〈0.05)。阻断1 h生存组(B3),8只兔子均健康成活,术后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5级,不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阻断1.5 h生存组(B4),有5只兔子成活,术后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3~4级,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应控制在1 h以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异丙酚麻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需阻断肝门择期肝脏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诱导)与试验组(静注异丙酚2mg/kg,余同对照组)。两组均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间断维持麻醉,试验组加注异丙酚4~6mg/(kg·h)持续静注至关腹,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流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表达量。并于肝门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60分钟取无瘤肝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结果两组CD11b于肝门开放后逐渐升高,于开放后60分钟时较术前升高显著(P<0.05),120分钟达高峰(P<0.01);在60~120分钟时间点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肝门开放30分钟后,两组肝脏组织中的ICAM-1mRNA表达量略有升高,60分钟时试验组较对照组表达量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异丙酚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含量与活性,对肝脏围术期缺血再灌损伤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I区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Ⅰ组,n=4)、假手术组(Ⅱ组,n=4)、模型组(Ⅲ组,n=4)、利多卡因组(Ⅳ组,n=16)、氯胺酮组(V组,n=16)、利多卡闪复合氯胺酮组(Ⅵ组,n=16),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Ⅳ、Ⅴ、Ⅵ组在夹闭血管前15min分别腹腔注射利多卡因10mg/kg、氯胺酮10mg/kg或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混合液10mg/kg.再灌注12、24、48、72h后行HE染色和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坏死和凋亡.结果 与Ⅱ组比较,Ⅳ、Ⅴ、Ⅵ组24 h缺血神经元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缺血神经元较Ⅳ、Ⅴ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缺血神经元高峰在24 h出现.与Ⅱ组相比,Ⅳ、Ⅴ、Ⅵ组24 h凋亡细胞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细胞凋亡数较Ⅳ、Ⅴ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细胞凋亡高峰在24 h到48 h间,此后,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可减少和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猪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溶液做为器官灌洗液对猪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同种异体猪原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0.9%生理盐水(n=6)和3%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n=6)灌洗,移植小肠(截取供体约500cm小肠)保存于4℃0.9%生理盐水2h。分别于移植前30mim和再灌注后30min采取肠液和血清,检测ALT、CK、LDH的变化;测定再灌注后肠液分泌量;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含量。同时取移植小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再灌注30min后,实验组肠液分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液中CK水平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肠液中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再灌注30min后血清TNF—d、IL-6、IL-1的含量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再灌注30min后肠液和血清ALT、LDH的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清中CK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肠黏膜的组织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3%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可能通过抑制TNF—d、IL-6、IL-1水平,阻止毛细血管渗漏,减轻细胞水肿,防止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后肠液分泌量及肠液CK水平可用来判定肠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山楂叶总黄酮组(60、30、15mg/kg),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3d后脑梗死面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MMP-9的表达。结果山楂总黄酮组(60、30mg/kg)的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山楂叶总黄酮能明显地减少脑梗死的面积,降低MMP-9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高原犬体外循环中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高原雄性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外循环组(Ⅰ组)、乌司他丁组(U组),各组在转流结束后0、2、6、12、24h留取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和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尿NAG和γ-GTP活性在各时相点增高显著,血清BUN、Cr浓度仅在12、24h增高显著(P<0.05);U组在各时相点尿NAG活性增高明显、尿γ-GTP活性在0、12、24h增高明显(P<0.05),血清BUN、Cr浓度增高在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U组尿NAG活性在各时相点降低明显(P<0.05)、尿γ-GTP活性在6、12、24h明显降低(P<0.05),U组血清BUN、Cr浓度仅在24 h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高原体外循环犬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主要与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有关.  相似文献   
19.
包馨慧 《医学综述》2014,20(20):3658-3660
一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磷脂信使,在体内主要由血小板和肥大细胞分泌,其对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迁移等具有重要作用。S1P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其能够降低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S1P还具有调节血管通透性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S1P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Akt、ERK、Rho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再灌注时实施头部重点低温对重伤和坏死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判断实施头部重点低温能否减轻这两类神经元所遭受的损害 ,进而探讨相应的机理。方法  16 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 ,Ⅰ组为未缺血对照组 ;Ⅱ组为常温再灌注组 ;Ⅲ组为头部重点低温 (2 8℃ )治疗组 ,Ⅱ、Ⅲ组又分a、b、c三个亚组。检测脑组织中 2 1项内源性因子的变化 ,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将神经元区分为正常 (A)、轻伤 (B)、重伤 (C)和坏死 (D)四类。结果 与未缺血对照相比 ,Ⅱ组A类神经元所占百分比再灌注时进行性下降 ,C、D类增多 (均P <0 0 1) ;与Ⅱ组相比 ,Ⅲ组A类进行性增多 ,D类减少 (均P <0 0 1) ,C类仅在a亚组增加 (P <0 0 5 ) ;Ⅱ组与A类改变相关的内源性因子是VIP ,β EP ,PGI2 ,T3 ,T4和Na+ ,K+ ATPase;与C类是GLU ,TXB2 /PGI2 ;与D类是T4,Na+ ,K+ ATPase,GLU ,T3 和VIP (P <0 0 5 )。Ⅲ组Ca2 + ,Mg2 + ATPase与B、C和D三类神经元所占百分比变化相关 (P<0 0 5 )。结论 本结果提示头部重点低温确能有效地减轻神经元损伤 ,强有力地阻止受损神经元发展为坏死神经元 ,其主要机理为阻断高代谢状态 ,稳定细胞膜和遏制谷氨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