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1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50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42篇
综合类   875篇
预防医学   611篇
药学   373篇
  22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综合ICU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情况、常见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12月综合ICU内发生医院内肺炎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15.2%,病原体包括细菌及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7%),而真菌感染率达30.2%,多数病例病情危重并患有多种疾病,或有外科手术史,且接受过一种或多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大部分病例有使用广谱抗生亲及手术史。结论 综合ICU医院内肺炎发生率较高,死亡率高,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强化消毒隔离管理,方能有效控制医院内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对1996~2001年60家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探讨不同科别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及变迁。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6年间内科住院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陛西林的耐药率维持在40%;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和氯霉素的耐药率从1998年的51.4%和39.6%降低到2001年的36.2%和23.6%。外科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从1996年的26.3%增加到2001年的45.9%;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从1996年的24.6%和17.5%增到2001年的43.5%和43.1%。ICU患者分离的大多数菌株对苯唑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门诊患者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从1996年的17.2%增加到2001年的24.9%;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超过30%;SMZ/TMP的耐药率从1998年的61%降低到2001年的38.3%。结论 调查不同科别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抗茵药使用中药物治疗错误(ME)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防范重点。方法:药师深入中心ICU病房,通过调查病历、直接观察的方式发现抗茵药ME。结果:10个月研究期间共发现ME301次,其中可预防药物不良事件(ADE)19次(3.3%),潜在ADE94次(16.2%)。有潜在危害ME(可预防的ADE+潜在ADE)中有生命威胁6次(5.3%),严重88次(77.9%),明显19次(16.8%)。结论:抗茵药使用中ME经常发生,其中约1/3有潜在危害且往往带来严重后果,应该采取措施防范ME、特别是有潜在危害M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Milner QJ  Burchett KR 《Anaesthesia》2000,55(5):432-435
Survival following emergency surgery for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mains poor and i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at for elective repair. We have carried out a 5-year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5-year) survival of patients following emergency surgery for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t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in East Anglia. A total of 99 patients presented to the operating theatre for emergency repair of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n this 5-year study period. 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70% and was unchanged over the 5 years. Overall long-term survival in those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as good. The ICU cost per long-term survivor was calculated to be pound sterling 36750.  相似文献   
35.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的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9.69%,例次感染率为28.19%。病种感染率以脑出血,脑梗死,大脑撕裂和挫伤为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60.32%,其次是血液(菌血症)。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8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4.78%)为多,其次是真菌(17.39%);革兰阳性菌占14.78%。结论 ICU年度平均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免疫力,是否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消毒灭菌质量等相关。  相似文献   
36.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用VITEK—AMS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38.3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18.7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1.18%)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8%)。不同感染部位非发酵菌的感染率(不同感染部位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以呼吸系统和皮肤切口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40%和51.2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性强;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ICU监护及治疗在临床危重病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2005年12月共经ICU监护和治疗的患者78例(治疗组),非ICU监护和治疗的患者52例(对照组),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种、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昏迷与输氧、血象检测分别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血象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昏迷患者的昏迷时间、输氧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建立ICU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8.
探讨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因。方法183例危重病患者均来自于2004年1月~2006年4月入住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患者。结果183例危重病患者中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25.68%。年龄愈大、住院时间愈长、采用手术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肺部感染率愈高。结论ICU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9.
ICU建设的创新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可译为加强护理病房.重症监护室等。ICU的确切概念是在一个现代化设备较完备的条件下.由高水平的医护人员收住某些重危病人.为他们进行严密的监测和卓有成效的医疗护理.使他们比在一般条件下更易于有把握地恢复健康。因此.ICU是加强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治愈率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0.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斌  王超虹 《吉林医学》2006,27(4):433-434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直译为加强护理病区。加强护理是医护人员通过现代化仪器设备来监护多器官衰竭、危重疾病等临床表现极不稳定的病人,及时发现潜在危险或严重变化,以便准确处理,积极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我院ICU自成立以来,积极引进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文化背景、行为方式、精神状态,施行人性化的心理护理。通过临床观察,深深感到心理护理在ICU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