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9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7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596篇
临床医学   1180篇
内科学   283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839篇
外科学   1653篇
综合类   1462篇
预防医学   325篇
药学   869篇
  2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439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74年   7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安体维康诱导肝细胞凋亡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中药制剂安体维康 ( Antivirus Compound,ATVC)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 MTT(细胞毒 )实验培养人肝癌细胞株 BEL - 740 2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安体维康药液进行培养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临床给原发性肝癌 1 0例服用安体维康胶囊 3个月。结果 :安体维康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0 2细胞生长 ,有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服用安体维康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安体维康可诱导人肝癌细胞调亡 ,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犬肝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支架置入的成功率、贴壁性、支架内狭窄率及支架内皮化等诸方面探讨犬肝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毕格犬8只,全麻下采用介入技术在其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内置入球囊扩张式可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膜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2、4和12周行DSA复查,观察支架置入过程及其造影表现、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架均输送到位并顺利置入8只犬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支架释放后贴壁性能良好,所隔绝的动脉分支未显影;以管腔丢失>50%为明显狭窄标准,2周复查时有2只犬出现支架内明显狭窄,12周复查时有3只犬出现支架内明显狭窄(3/8)。病理显示2只犬为血栓形成、1只犬为内膜增生所致;5只犬支架出现完全内皮化(标本3个不同取材部位均完全内皮化),3只犬支架内皮化不完全(标本3个取材部位至少有1处未内皮化);支架两端较中央部更易形成内皮化;支架置入前后,所有犬肝功能均未出现显著改变。结论球囊扩张式覆膜膜支架能够顺利置入犬肝动脉,并且具有良好的贴壁性,能形成完整的内皮化,不会对肝功能带来影响。覆膜支架的犬肝内动脉置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 I-HAbl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 I-HAbl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0.75mCi/kg ^131 I-HAbl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4.
马小庆 《河北医学》2002,8(10):891-892
目的:总结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对1995年至2002年7月15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13例行肝部分切除进行总结。结果:在10例行肝左外叶切除,3例行肝左叶切除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在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控制肝脏手术中出血,简化手术,以免导致肝功能的恶化。减少了术后结石残留和复发率。结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切除病变肝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索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收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动度〈4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69例,对6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临床背景资料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浆白蛋白、胆碱脂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年龄、血胆红素水平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肝性脑病组和非肝性脑病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约3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高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下降、高血浆总胆红素等是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肝囊肿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后复发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8月54例肝囊肿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52例随访1~6年,5例复发,复发率9.6%(5/52).3例由于囊肿位置特殊开窗过小,1例由于多发囊肿之间的透明隔未予切开,1例系多囊肝术后复发. 结论适应证选择不当、囊肿开窗过小、遗漏多发囊肿以及黏膜处理不当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兔肝脏血管的正常影像解剖及变异;探讨肝动脉插管的最佳方法。方法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外科剖腹直视下插管方法和介入经股动脉透视下插管方法,血管造影观察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门静脉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结果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走行分布与人有较大差别,常见变异主要表现为肝胃动脉分支不同,发生率13.3%。外科法插管成功率86.6%(13/15),介入法插管成功率80%(12/15),肝动脉变异时外科法不能插管。结论兔腹腔动脉和肝动脉正常影像解剖和常见变异均与人有明显不同。外科法和介入法均能较好的完成肝动脉插管操作,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和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组织、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从SSH构建的大鼠轻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中挑选1000条上调显著的基因,与正常大鼠4136条基因克隆制作成一张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相关基因。结果获得与HSC早期活化相关的上调基因有202条,下调基因有80条,其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erumandglucocorticoidsensitivekinase,SGK)在正常大鼠基因克隆和2周及8周SSH上调差异基因中均呈上调信号。结论联合应用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是筛选和鉴定不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方法;SGK可能作为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早期活化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大鼠肝右叶血供干预分别建立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的磁共振成像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体重为250-300克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分别行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术、门静脉结扎术及假手术,各组在术后3 h及1、3、7和14 d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肝脏标本送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A组30只大鼠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光镜及电镜下均呈典型的坏死改变,TUNEL染色呈阴性;B组30只大鼠肝右叶发生小灶性凋亡,光镜下可见肝细胞核固缩改变,电镜下见肝组织核边集和凋亡小体,TUNEL染色呈阳性改变。术后3 h 即可见凋亡细胞,24 h时凋亡细胞数最多,7 d后肝组织开始发生小灶性坏死;C组30只大鼠肝右叶未发生凋亡和坏死的病理改变。结论:大鼠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结扎可建立胆脏凝固性坏死模型,单纯肝右叶门静脉结扎能构建肝细胞小灶性凋亡模型。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肝硬化病人乌司他丁预处理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患有肝硬化的成年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Ⅰ组),静注乌司他丁5000U/kg后1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生理盐水组(Ⅱ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0.1ml/kg后1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另选15例无肝脏疾患的、ASAⅠ~Ⅱ级择期成年手术病人为对照组(Ⅲ组),处理同Ⅱ组。肌松监测仪检测四个成串刺激(TOF)的变化,记录三组注药后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注药到TOFr=0)、TOF无反应时间(T1=0持续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临床时效(TOFr恢复至25%时间)、T1恢复至75%时间、恢复指数。结果与Ⅱ、Ⅲ组比较,Ⅰ组插管剂量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Ⅱ、Ⅲ组罗库溴铵肌松的起效时间相似。与Ⅱ组比较,Ⅰ、Ⅲ组T1恢复25%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缩短(P<0.05)。Ⅰ、Ⅲ组罗库溴铵肌松的恢复时间相似。结论肝硬化病人乌司他丁预处理延长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缩短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