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76篇
  免费   13573篇
  国内免费   6832篇
耳鼻咽喉   2909篇
儿科学   8432篇
妇产科学   3108篇
基础医学   19052篇
口腔科学   4715篇
临床医学   29275篇
内科学   42748篇
皮肤病学   3358篇
神经病学   13959篇
特种医学   133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4778篇
综合类   21529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7713篇
眼科学   4755篇
药学   25762篇
  140篇
中国医学   5016篇
肿瘤学   11734篇
  2023年   2494篇
  2022年   5148篇
  2021年   11417篇
  2020年   6289篇
  2019年   12181篇
  2018年   6761篇
  2017年   5649篇
  2016年   7657篇
  2015年   10494篇
  2014年   19094篇
  2013年   16708篇
  2012年   19833篇
  2011年   16718篇
  2010年   15319篇
  2009年   14902篇
  2008年   13430篇
  2007年   13430篇
  2006年   11325篇
  2005年   7525篇
  2004年   3921篇
  2003年   3470篇
  2002年   2808篇
  2001年   2226篇
  2000年   1999篇
  1999年   1293篇
  1998年   1764篇
  1997年   1614篇
  1996年   1351篇
  1995年   1357篇
  1994年   1301篇
  1993年   1046篇
  1992年   1260篇
  1991年   1122篇
  1990年   1176篇
  1989年   1133篇
  1988年   1055篇
  1987年   941篇
  1986年   789篇
  1985年   1761篇
  1984年   1868篇
  1983年   1356篇
  1982年   1423篇
  1981年   1416篇
  1980年   1202篇
  1979年   1029篇
  1978年   776篇
  1977年   795篇
  1976年   686篇
  1974年   464篇
  1973年   4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已酮可可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已酮可可碱(PTX)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CI)组和PTX组,CCI组和PTX组按Bennett法建立CCI模型.PTX组于术前1d开始至取材点每天腹腔注射PTX 100mg/kg.假手术组注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CCI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于手术后1、3、7、11、14、21d用von-Frey filaments测定机械性痛觉过敏(MWT),按Hargreaves法测定热痛觉过敏(TWL);并于1、7、14、21d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于术后1d开始下降,7d最显著,热痛阈3d时下降最显著(P〈0.01)。PTX组痛阈在各时间点均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CCI后1d即出现IL-6、TNFα、IL-1β蛋白含量升高,于术后7d达到高峰,14d时仍然较高(p〈0.05)。TNFα和IL-1β于术后21d明显下降至接近基础值,但IL-6表达一直持续至术后21d。PTX组脊髓细胞因子含量明显低于CCI组(P〈0.05)。结论PTX可显著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此作用与其抑制脊髓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证实的颈椎不稳症患者的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50例中上颈椎不稳16例,其中,寰枕关节不稳2例,表现为枕底—齿突线和斜坡—齿突线不连续,14例为寰枢关节不稳,其中,寰枢关节脱位7例;下颈椎不稳34例,其中,前屈不稳20例,后伸不稳14例。结论X线平片、CT和MRI综合分析能对颈椎不稳症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3.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SIA)对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因的抑郁症患者 2 3例、无诱因的抑郁症患者 2 9例和 2 9名正常人的血清白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10 (IL 10 )和白介素 12 (IL 12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组间IL 2、sIL 2R及IL 12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IL 10则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因组IL 2及sIL 2R水平明显低于无诱因组和对照组 (P <0 0 1) ;有诱因组其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心理活动影响的严重程度与IL 2和sIL 2R水平呈负相关(P <0 0 5 )。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免疫激活系统有抑制作用 ,IL 2可能是起主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杨谦 《医学争鸣》2005,26(18):1710-1712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经颅彩色多谱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偏头痛患者350(男128,女222)例,年龄17~49岁,病程5 mo~12 a. 典型偏头痛185例(单侧头痛105例,双侧头痛80例),普遍偏头痛165例(单侧头痛95例,双侧头痛70例). 对照选择健康体检者135(男55,女80)例,年龄20~48岁. 全部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同时进行TCD和TBAEP检查. 结果:在350例偏头痛患者中脑血流增快224例(64.0%),血流减慢110例(31.4%),血流正常16例(4.6%),总异常率95.43%. 典型偏头痛患者MCA(cm/s,大脑中动脉)和PCA(cm/s,大脑后动脉)均高于对照[(70± 7) vs (62±8),P<0.05; (48±9) vs (37±8),P<0.05]和普通偏头痛(61±6, P<0.05; 40±9, P<0.05). 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52.9%(185/350),表现为Ⅰ, Ⅲ, 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延长. 偏头痛发作间期BAEP正常. 偏头痛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结论:偏头痛发作期间有部分脑血流改变,同时有BAEP改变,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提示TCD和BAEP对偏头痛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5.
996.
颅脑创伤急性期双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并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急性双侧硬膜外血肿常见的有3种情况:中线部位跨矢状窦血肿(5例),双侧对冲部位血肿(6例)以及一侧硬膜外血肿术后对侧迟发血肿(3例),均于伤后48h内诊断。患者入院时GCS13~15分8例,9~12分1例.≤8分5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一次手术7例,二次手术2例;保守治疗5例。除2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外,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头颅平片对预测急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有重要意义,动态CT扫描是及时发现血肿并观察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双侧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7.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测和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卵巢癌术后患者全身或局部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3~20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54例中41例有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0.2%,特异性为84.6%。与PET/CT显像前的CT、B超检查结果比较,9例腹腔及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于腹腔及盆腔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肿瘤病灶,31.7%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多处病灶且提示肿瘤广泛转移,从而改变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转移灶的分布以腹腔和盆腔为主,远处转移较少。19例患者糖类抗原(CA)125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89.4%。结论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使分期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998.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原因及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对26例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病例采用扩大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经6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扩大 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总结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3例ASC患者原发病为:重症急性胰隙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6例,腹部剜合性损伤内出血3例,腹部率中、肠扭转、急性胃穿孔伴腹腔严重感染及结肠癌晚期肠梗阻各1例,均以膀胱压力(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俭测和临床特征得以确诊。其中UBP轻度升高3例,中度升高6例,重度升高4例。13例行早期剖腹、腹腔减压术、胃肠腔内减压引流术和其他综合处理措施。结果 确诊后12h内手术者7例,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伤口全层裂开,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而残废;12~24h内手术者3例,1例SAP患者伴发席汉氏综合征术后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超过24h手术者3例,2例SAP患行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UBP中、高度升高者各死亡2例。病死率为30.8%(4/13)、结论 ACS一旦确诊,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应早期开腹,充分减压引流,才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