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0篇
  免费   1192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963篇
口腔科学   598篇
临床医学   1988篇
内科学   505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455篇
特种医学   873篇
外科学   6213篇
综合类   346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500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1560篇
  142篇
中国医学   773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733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510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1386篇
  2013年   1375篇
  2012年   1311篇
  2011年   1370篇
  2010年   1109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056篇
  2007年   1011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4年   5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移情对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转轨时期,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缓和医患关系、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作者从移情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移情对于缓和医患关系有哪些有利之处与不利之处,并提出了如何适度利用移情的方法,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膝关节镜检查及监测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7例,按照Schatzker分类法:Ⅰ型9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5例。所有病例均行经皮骨折有限显露复位,适当植骨,应用1~3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配合CPM功能锻炼。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无畸形愈合、感染、螺钉断裂。按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结果:优12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5·2%。结论:关节镜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对膝关节创伤小,可达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患肢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总结治疗开放性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和应用伤害控制观念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2月60岁以上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住院治疗的病例21例。应用伤害控制学的原则:全面评价其外伤程度,条件允许则急诊手术,危重患者就临时固定,监护患者的生理指标,限期施行骨折固定手术。结果 17例患者获得超过4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7.3个月。17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5周内(79~168d)达到临床愈合。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78%。结论 治疗开放性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应用伤害控制的观念,兼顾患者全面情况,同时治疗骨质疏松和其它并存疾病。手术固定以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为主,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未来艾滋病治疗与服务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未来艾滋病(AIDS)治疗与服务的模式。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论点。结果:综述了艾滋病的治疗模式、药物、中医药应用、医务人员培训及相应机构的设置等问题。结论:社区服务、家庭病床是未来我国AIDS患者的首选服务模式,治疗药物国产化和中医药的开发应用,可使更多的AIDS患者能够看得起病,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相应机构的设置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规范的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取髂骨植骨治疗压缩性跟骨骨折用否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9月~2005年2月52例波及中后关节面的跟骨压缩性骨折病例,第1组采用切开复位,将压缩骨折复位,主要是将跟骨、跟距关节面复位,取片状髂骨填塞骨缺损空腔植骨,不用内、外固定。第2组采用切开复位,将压缩骨折复位,主要是将跟骨、跟距关节面复位,取片状髂骨填塞骨缺损空腔植骨,用内固定。两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术后按足部评分标准(JOA)进行功能评估,总体优良率为92.8%。结论对跟骨压缩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取髂骨植骨术不用内固定治疗,局部切口小,创伤轻,无创缘坏死,较容易获得骨折的解剖复位,无须第二次手术取内固定,愈合后功能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6.
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骨折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3月~2003年5月9例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内外侧入路对8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根据HSS评分标准,优5例(55.6%),良2例(22.2%),一般2例(22.2%),优良率77.8%,无严重肘关节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该类骨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在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参照Evans分型,85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性77例,稳定性8例,分别应用不同内固定治疗,其中Gamma钉20例、重建钉25例、动力髋部螺钉(DHS)和动力髁部螺钉(DCS)40例。结果术后随访79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大于5°髋内翻者有1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4.8%(67例)。未发生因本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髋内翻是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Evans分型对选择内固定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械,可以提高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肱骨干骨折--髓内钉与钢板固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体而言,这些报道提示:采用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较采用钢板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尤其是采用顺行人路。同时,这些报道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何种方法在骨折愈合、减少感染或上肢总体功能上优于另一种。  相似文献   
109.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DHS共治疗患者29例.骨折按Evans分型,本组Evans ⅠA2例,Evans ⅠB 10例,Evans ⅡA 3例,Evanslib12例,Evans Ⅲ2例.结果 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 如能及时手术良好复位,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0.
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早期扩髓及髓内钉固定是否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1) 年龄在17~65岁;(2) 必须有胸部损伤[简明损伤定级(AIS)≥2], 且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3) 住院时间≥48 h;(4) 病史中无明显影响全身状况的疾病, 如糖尿病, 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等;(5) 有股骨干骨折, 且进行了扩髓髓内钉固定, 不含钢板、外固定支架或牵引及石膏固定者.并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划分为两组, A组为<24 h手术者(早期扩髓组), B组为≥24 h手术者(延期扩髓组),将两组间合并伤情况、ISS、住院时间、ICU时间、并发症、死亡及合并休克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有96例符合上述标准, 其中A组57例, B组39例,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仅在股骨开放性骨折发生率(A组53%,B组31%,χ2=4.496, P<0.05)、合并休克率(A组51%, B组28%,χ2=4.895, P<0.05 )及住院时间[A组为(17.5±6.5)d, B组为(31.5±9.5)d,t=8.599, P<0.001]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 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合并胸部损伤的股骨干骨折中,只要能控制休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对股骨干骨折行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