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5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的基因表达以及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抗炎治疗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1组。第1组:正常对照组(NC组);第2~6组:创伤弧菌脓毒症组(VV组),于注射创伤弧菌后不同时点活杀;第7~11组:创伤弧菌脓毒症联合抗炎治疗干预纽(AA组),注射创伤弧菌后6h予腹腔注射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在注射创伤弧菌后不同时点活杀。尤菌取部分肺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CD14mRNA的表达量。比较各组CD14mRNA的表达量。结果VV组各组大鼠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AA组大鼠染菌后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与同时点的VV组相比,AA组大鼠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及早使用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D14mRNA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2.
84例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头孢哌酮/舒巴坦ADR8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属系统(81.6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10.34%),程度主要为轻至中度的一般ADR(95.24%)。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ADR,结合ADR发生特点做好ADR的预防与处理,加强儿童和老年人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滴,每日2次,同时联用莫西沙星0.2~0.3 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滴,每日2次,同时联用左氧氟沙星0.5 g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7~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6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2组抗菌药物,分别对15株敏感ABA和15株耐头孢哌酮ABA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0.8%-65.1%;0.5〈FIC〈1占34.9%-41.8%;1〈FIC〈2占0-17.3%;FIC〉2为0。结论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联用后,对鲍曼不动杆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头孢哌酮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组(n=30),对照组为单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n=30,疗程均为10~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56%,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CAP可提高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9例下呼吸道感染住(?)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剂4.0 g,ivd qd,给药后1h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对照组单独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2.0 g,ivd bid。两组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50%和85.71%,对照组分别为74.35%和62.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黄金平  吴屹哲  华杜鹃 《安徽医药》2017,21(6):1154-1156
目的 探讨头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致肾衰竭病人抽搐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12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后发生抽搐的肾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抽搐发作与药物使用时间的关系及治疗,初步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导致肾衰竭病人抽搐原因.结果 3例病人在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3~10 d后出现抽搐,9例病人在用药7~14 d的疗程结束后2~8 d出现抽搐,且均伴有意识丧失,经抗癫痫、血液灌流等治疗后痊愈.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致肾衰竭病人抽搐主要为舒巴坦/他唑巴坦所致.结论 肾衰竭病人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的过程中,甚至疗程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抽搐应考虑为舒巴坦/他唑巴坦不良作用所致的可能,给予血液灌流可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哮喘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清开灵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价,治疗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性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2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支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滴注,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50 mL/次,然后以20 mL/h持续泵注50 mL,1次/12 h。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高热、咳嗽、气喘、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以及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的总有效率83.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高热、咳嗽、气喘、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NLR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NL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0.
韦华  鲁厚清  胡鑫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2):3071-3075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替加环素,50 mg/次,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次,生理盐水100 mL稀释,1次/6 h。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55.2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55.2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