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31篇
  免费   2446篇
  国内免费   328篇
耳鼻咽喉   2139篇
儿科学   487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1406篇
口腔科学   1336篇
临床医学   2396篇
内科学   1126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405篇
特种医学   10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061篇
综合类   275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885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267篇
  14篇
中国医学   443篇
肿瘤学   402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1038篇
  2020年   1178篇
  2019年   1109篇
  2018年   1057篇
  2017年   994篇
  2016年   1043篇
  2015年   1008篇
  2014年   1808篇
  2013年   1749篇
  2012年   1393篇
  2011年   1468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298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1226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752篇
  2002年   664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 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 (或 )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 ,行膀胱全切术 4例。 5例患者接受 2~ 6疗程化疗。 结果  6例患者随访 12~ 6 0个月 ,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 2 8个月。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 0 .4 4 % ,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 ,预后差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臂丛加强化麻醉后颈部抽动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近年来在麻醉方法、用药相同,术后颈部抽动患者的观察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臂丛麻醉并发颈部抽动给予充分镇静后可完全治愈。结论麻醉后并发颈部抽动为药物副作用及颈局部刺激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6例单纯颈伸肌劳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等长收缩运动进行治疗,另一组应用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等长收缩运动治疗单纯颈伸肌劳损的疗效与手法治疗相近,但该法具有更安全、经济、且不受条件、时间限制,更有主动巩固疗效和积极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正>1906年,Crile等人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提出了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这一术式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RND损伤了副神经和颈部的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常导致患者斜方肌瘫痪萎缩,出现翼状肩胛、垂肩、肩周疼痛麻木、手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的变化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观察MODS发生、发展中HMGB1释放的规律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小鼠MODS模型,用Westernblot法检测病程不同阶段血清HMGB1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HC-Ⅱ类分子,IAb)的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CD4+/CD8+).结果 在酵母多糖所致小鼠MODS模型中,当血清HMGB1含量升高时,外周血单核细胞IAb表达量及CD4+/CD8+比值下降;当血清HMGB1含量回复接近正常时,单核细胞IAb表达量及CIM4+/CD8+比值也趋于恢复正常.结论 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MGB1可能通过影响血中单个核细胞MHC-Ⅱ类分子(IAb)表达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导致免疫失衡或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6.
膀胱小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SCC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68~82岁,2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有尿频尿急。1例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0.9cm稍强回声区,后伴弱声影,中心回声较低;1例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10~12点处有1cm×1cm乳头状突起,无蒂,广基,呈地毯样生长;1例盆腔CT及加强扫描示膀胱内有类圆形团块状影,大小约2.5cm×2.6cm。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膀胱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嗜铬蛋白颗粒均( ~ ),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均(-~±),例1突触素(-),例2突触素( ),例3突触素( ~ )。例1术后3年复发,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服中药治疗10个月后死亡。例2术后8个月因膀胱小细胞癌转移而死于全身衰竭。例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3级,部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局部伴腺样分化,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BS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先天性膀胱外翻的修复,探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及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膀胱外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前鞘—腱膜瓣加局部皮瓣或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及腹壁缺损,局部皮瓣修复尿道上裂,肌皮瓣的应用面积最大为10cm×8cm。结果临床应用12例,膀胱外翻及腹壁的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膀胱括约肌功能基本恢复,二次尿道紧缩后12例均能控制排尿。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部分坏死2例,游离植皮后痊愈。结论选择性地应用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前鞘—腱膜瓣加强腹壁,局部皮瓣转移或应用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腹壁缺损能有效地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恢复膀胱颈部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尿道紧缩,能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单钉固定(46例)、多针固定(37例)、AO空心钉固定(7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55例)4种方法,对比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内固定组骨折愈合率83.3%(140/162),股骨头坏死率19.1%(31/162),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5.9%(123/162)。其中空心钉组骨折愈合率94.9%(75/79),股骨头坏死率6.3%(5/79),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1%(72/79)。人工关节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1%(49/55)。结论 内固定手术对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有意义,AO空心钉固定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可作首选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为了提高股骨颈骨折固定强度和愈合率,减少骨坏死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应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经35例临床应用及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8.6%.结论:本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固定较可靠,便于功能锻炼,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0.
回结肠代膀胱术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回结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5例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 ,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 结果  2 5例中获随访 2 2例 ,随访时间 6~ 3 4个月 ,平均 19.5个月。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排尿可控率 91% ,1年夜间尿失禁 2 6%。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 86± 75)ml(2 90~ 550ml)、最大尿流率 (12 .5±2 .2 )ml/s、剩余尿量 (2 6± 11)ml ,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返流 2例 ,无尿道狭窄、输尿管狭窄 ,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 1例术后 8个月发生肿瘤多处转移 ,余 2 1例无瘤存活。 结论 回结肠代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 ,正位排尿 ,可控性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