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2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15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50篇
内科学   141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5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615篇
综合类   2537篇
预防医学   405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924篇
  29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希全 《山东医药》2003,43(6):57-58
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术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抢救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 ,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 ,是目前心脏外科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泵衰竭的标准疗法之一。IABP术中将一个气囊置于降主动脉近端 ,然后与氦气或CO2 的气源相连接 ,借助驱动装置在心室舒张时将气囊胀起 ,在心脏收缩时将气囊抽扁 ,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 ,增加冠状动脉灌注 ,改善心功能。1  IABP的生理效应1.1 降低心脏后负荷  IABP时 ,利用心电 R波的信号 ,气囊在主动脉瓣开放前迅速抽气 ,使主动脉腔内瞬时减压 ,降低主动脉瓣开放时所需要的压力和左心室…  相似文献   
62.
报道对11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体会。11例患者经手术后,右室收缩压由术前75.5±49.7降至38.7±13.8mmHg(P<0.0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15.2±6.5升至21.0±5.0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8.5±2.9升至9.8±3.6mmHg(P<0.05);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60.1±16.9降至33.5±16.6mmHg(P<0.01)。在1年后随访,跨瓣压差与术后即刻测定值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PBPV应列为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能提高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PBMV)的成功率、扩大适应症范围,减少术中并发症。方法:采用Inoue法.创用“井”阈划区加手感定点法穿刺房间隔,球囊导管以后C和4字路径及负压球囊入二尖瓣口,递增球囊直径分次扩张的手法进行操作。结果:在施术的432例中成功420例(97.22%)。并发心包填塞4例(0.93%),失败4例,中止4例。结论:认为在具备影象和外科保障条件下。帮带中重视自身体验。感悟总结手法技巧是顺利开展PBMV的关键,待技术熟练后稳妥放宽适应症。改善图象质量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4.
球囊漂浮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涛  李镝 《中国医药》2007,2(8):452-453
目的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216例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术中并发症,判断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16例患者穿刺及送管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起搏后死于原发病,9例起搏后自身心律未恢复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心房颤动合并PR长间期患者起搏后安置永久起搏器,38例行预防起搏。结论在体表心电图的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5.
本回顾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2000—2003年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及支架术治疗的4例慢性透析合并冠心病患的临床资料,以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及支架术治疗慢性透析患冠心病的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慢性缺血对于兔前列腺平滑肌收缩的影响,Azadzoi Kazem等选取体重3—3.5公斤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2组进行实验。第一组(10只兔子)于血管内行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给予4周0.5%胆固醇饮食,然后给予8周普通饮食。XENON(10只兔子)给予正常饮食。12周后试验动物接受麻醉。记录髂动脉和前列腺内部血流。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MTI球囊重塑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总结22例26个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经验。均采用新型球囊Hyperglide或Hyperform置于载瘤动脉处,同时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充盈球囊以封闭瘤颈口后将合适的弹簧圈推送进入动脉瘤内,重复进行充盈球囊和填塞过程,直至动脉瘤致密填塞。结果19例23个动脉瘤成功填塞;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血管迂曲致球囊不能到位而改用其他技术栓塞;另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球囊选择不当,瘤颈封堵不完全,导致部分弹簧圈移位进入载瘤动脉;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病人死亡。结论新型球囊重塑技术有助于达到宽颈动脉瘤致密、有效的栓塞。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血分数(LVEF≤40%)施行OPCAB,将64例分为2组: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辅助者列为IABP组,共19例;未应用IABP者列为对照组,共45例. 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衰血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IABP组术后需要延长呼吸机带机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8例,对照组3例; χ2=9.429,P=0.002);IABP组术后监护时间延长(超过48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14例,对照组19例; χ2=4.110,P=0.043). 结论在无IABP辅助的情况下,为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经皮BKP治疗MM导致的VCFs患者共12例29个椎体,平均年龄58.2岁.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手术节段为T9~L5.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10min,出血量50~120ml.术中注入骨水泥3~7ml/椎,平均4.78ml/椎.随访2.5~23个月,平均9.2个月,共死亡7例,其中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3~6个月死亡2例,>6个月死亡3例.VAS评分南术前8.9±1.2分降为术后1d时2.6±0.2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6±0.1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ODI评分由术前74.5±6.2分降到术后1d时27.4±3.6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1.2±4.2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Cobb角矫正8.32°±2.21°.共有4例4个椎体(13.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皮BKP治疗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止痛与改善后凸畸形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IABP的患者,监测使用IABP前和使用后2h、撤机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小时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及时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帮助高危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