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4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70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选择无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治疗是重要的策略[1-2].但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对于高病毒载量(HBV DNA>7 log10拷贝/ml)的CHB患者,尚鲜有报道.我们对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联合AD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治联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及阿德福韦酯片和对照组21例,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片,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两次肝穿刺活检病理学变化和血清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2例加重,10例无明显变化,9例减轻,对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6例加重,12例无明显变化,3例减轻。治疗组肝脏炎症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9);治疗组纤维化程度2例加重,10例无明显变化,9例减轻,对照组纤维化程度9例加重,9例无明显变化,3例减轻。治疗组纤维化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6);治疗组治疗后HA下降明显(P〈0.001),对照组未见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能显著地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HBV DNA、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阿德福韦酯(ADV)组(5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观察2年.结果在治疗48周时,ADV组AST、ALT(62.6±28.5U/L、56.8±21.2U/L)明显低于对照组(92.6±42.5U/L、87.8±34.2U/L,P〈0.01),ALB、PTA(31.5±5.0g/L、47.4±8.5%)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2g/L、37.5±6.5%,P〈0.01);ADV组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8±1.1lgcopies/ml、7.0±1.8和35.8%,明显低于对照组6.6±1.8lgcopies/ml、10.1±2.3和79.3%(P〈0.01);在治疗96周时,ADV组AST、ALT、TBil、GLO明显低于对照组,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V组HBV DNA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慢性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0.0%、12.0%和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37.5%和29.2%(P〈0.05或P〈0.01). ADV组病死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明显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剂量阿德福韦酯(ADV)导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结合我院诊断的两例服用阿德福韦酯后发生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资料和国内外文献,对该症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和早期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服用小剂量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均来自亚洲人群,年龄在(22~74)岁,服用阿德福韦酯(18~64)个月发现低血磷,血磷波动在(0.37~0.79)mmol/L,血钙正常或偏低,血钾偏低,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予补充钙剂、骨化三醇、欧思美等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小剂量阿德福韦酯所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临床相对少见,容易漏诊,凡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无论剂量大小,均应定期检查血肌酐、血钙、血磷及骨密度,以监测是否发生肾损害及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以期早期诊断,一旦各项指标异常应立即停药,同时可换用其他抗病毒药,如干扰素、恩替卡韦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drp1和mfn1对阿德福韦酯引起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根据阿德福韦酯给药剂量差异,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给予0.2、0.4、0.8 mg·kg-1·d-1阿德福韦酯灌胃。给药60 d后取出大鼠肾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中drp1和mfn1蛋白的表达。结果:阿德福韦酯干预的可见嗜酸性凝固坏死物和空泡样变性,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刷状缘结构不清,上皮细胞排列较紊乱。在drp1及mfn1的免疫组化中,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动力学蛋白drp1/mfn1可能介导了阿德福韦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例,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血小板聚集性以及HBV—DNA进行检测。结果:受试者在经过阿德福韦酯和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性有所增强[用药前VS用药后(54.8±6.23)%VS(68.2±7.71)%,P〈O.05]。同时乙肝病毒DNA(HBV—DNA)的拷贝数下降,所有受试者用药前均高于106copies/ml,而用药后均低于104copies/ml。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治疗可增加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小板的聚集性。血小板的聚集性的增强可能与HBV复制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德福韦酯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45∶55)(用磷酸调pH=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1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阿德福韦酯质量浓度在1.03662.161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低检测限为0.24ng,回收率为100.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阿德福韦酯片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兆勤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1):1283-128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沭阳县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3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43例),阿德福韦酯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48例)。干扰素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阿德福韦酯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阿德福韦酯片,用法用量同以上两组。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情况、HBsAg清除情况、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治疗24、48、72周,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组的HBsAg清除率、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T、HBV DNA拷贝数、HBs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扰素组、阿德福韦酯组患者 ALT 在治疗48、72周时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 DNA拷贝数从治疗24周起就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HBsAg水平在治疗24周、48、72周时均高于联合治疗组,而阿德福韦酯组HBsAg水平仅在治疗48周时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药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LC34A1(rs6420094)和RGS14(rs407499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血磷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单药或联合治疗至少2年的慢性HBV感染者91例,其中低磷血症患者31例,血磷正常患者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测定两位点的基因型,应用χ^2检验分析两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血磷浓度的关系。结果低磷血症组中,rs6420094基因A/A、A/G和G/G型的例数分别为13,13和5例,而血磷正常组上述基因型的例数分别为35,24和1例。此位点的等位基因A在血磷正常组出现的频率高于低磷血症组(78.3%∶6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P<0.05)。低磷血症组中,rs4074995基因A/A、A/G和G/G型的例数分别为2,11和18例,而血磷正常组上述基因型的例数分别为1,21和38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P>0.05)。结论 rs6420094多态性可能会影响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磷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