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49篇
  免费   6042篇
  国内免费   2309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2050篇
妇产科学   1005篇
基础医学   7949篇
口腔科学   590篇
临床医学   12302篇
内科学   12462篇
皮肤病学   449篇
神经病学   4137篇
特种医学   29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655篇
综合类   14303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085篇
眼科学   739篇
药学   7681篇
  88篇
中国医学   7550篇
肿瘤学   206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1114篇
  2022年   1452篇
  2021年   3068篇
  2020年   2945篇
  2019年   2468篇
  2018年   2367篇
  2017年   2599篇
  2016年   2696篇
  2015年   2651篇
  2014年   5080篇
  2013年   5480篇
  2012年   4407篇
  2011年   4789篇
  2010年   3748篇
  2009年   3373篇
  2008年   3484篇
  2007年   3639篇
  2006年   3259篇
  2005年   2968篇
  2004年   2634篇
  2003年   2417篇
  2002年   2098篇
  2001年   2025篇
  2000年   1671篇
  1999年   1449篇
  1998年   1298篇
  1997年   1424篇
  1996年   1138篇
  1995年   1121篇
  1994年   1062篇
  1993年   809篇
  1992年   808篇
  1991年   711篇
  1990年   567篇
  1989年   539篇
  1988年   524篇
  1987年   431篇
  1986年   397篇
  1985年   598篇
  1984年   487篇
  1983年   310篇
  1982年   441篇
  1981年   320篇
  1980年   293篇
  1979年   212篇
  1978年   178篇
  1977年   159篇
  1976年   148篇
  1975年   7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益气活血类方剂配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气虚血瘀证提供遭药组方依据,总结了益气活血类方剂的配伍规律,提出了以益气活血类方剂的配伍规律,提出了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要治则,分别配行经气药,滋阻养血药,利水化痰药,浊阳散寒药达到气顺血调、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夜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方法 :6 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必须同时具备夜间血压增高 )随机接受氨氯地平 5mg或左旋氨氯地平 2 .5mg(各30例 )治疗 4周。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后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 结果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 ,但二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 结论 :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有夜间血压增高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好 ,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93.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几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3组新生儿血清sICAM-1水平。脐血组:34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组:25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组:33例治疗前(入院第1d)及有效治疗后7-18d(出院当天)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血清sICAM-1水平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败血症组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略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与阳性之间比较,不同程度败血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sICAM-1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但不能评判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用白细胞介素2(IL-2)激性的外周血(APB)和脐带血(ACB)及骨髓(ABM)单个核细胞的培养上清,对骨髓造血的影响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在体外同时检测APB和ACB及ABM培养上清,对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用集落培养法,检测这3种上清对骨髓粒-单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加入APB和ACB及ABM培养上清,对正常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粒-单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应用IL-2对自体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体外净化时,培养上清对正常造血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在急性低压缺氧条件下,大鼠血脑屏障通秀性的变化特点,为阐明低压缺氧作用下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机理及临床上特殊病例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选择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00m急性低压缺氧暴露组。实验组动物于低压舱内,以20m/s的速率上升,至5000m,停留5hm,而后以20m/s的速率下降至地面;出舱后立即经心脏灌注硝酸镧固定液,开颅取脑,制成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急性低压缺氧暴露5h后即刻,即可见镧颗粒通过大鼠脑皮质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沉积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浆内、细胞核膜上以及血管周围,弥漫性地分布于脑间质细胞间隙,并附着于神经细胞膜上,而对照组大鼠,镧颗粒仅滞留于大脑皮层的毛细血管腔内。结论:5000m以上低压缺氧连续暴露5h,可引起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这可能在低压缺氧导致脑水肿的发生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确定临床上特殊病例的治疗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多年来合作伙伴、多家企业医院协商,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组建以神经外科为主,神经内外科、放射科紧密合作,以神经外科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集团医院的具体做法。指出,组建集团医院不仅是数量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必须注重内涵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腺梗豨莶萜二醇酸降压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采用血流动力学方法 ,观察腺梗莶萜二醇酸对家兔的降压作用、心率减慢作用及其对全血及血浆粘度的影响。结果 :腺梗莶萜二醇酸十二指肠给药能使家兔 ABP、L VSP、± dp/ dtmax、HR、DBP都呈下降趋势 ,降压速度与剂量呈正性相关 ,并使家兔全血粘度 (低切、中切、高切 )下降。结论 :腺梗莶萜二醇酸是腺梗莶降压的有效成分 ,使全血粘度降低 ,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及脑缺血性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颅法大鼠SAH模型,检测24h内血及脑组织中NO和ET-1含量,并测定脑微区血流(rCBF)和基底动脉管径。结果:大鼠SAH后30min基底动脉管径缩小,rCBF持续下降;血NO减少,ET-1增多;脑组织NO和ET-1均增加。结论:血NO减少,ET增多系SAH后CVS发生的原因之一;脑组织NO和ET增多则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999.
邓兵  王宏保  戚秀卿 《现代医学》2001,29(5):295-297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的降压效应、耐受性、谷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安慰剂2周后,对随测舒张压在95~114-mmHg(1-mmHg=0.133-kPa)的16名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治疗,给予拉西地平4-mg*d-1口服,治疗第2周末随测舒张压未能降至90-mmHg以下者,则剂量增至6-mg*d-1.于安慰剂导入期末和拉西地平治疗期末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总血压负荷、24-h、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大于50%,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拉西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金跃  张建明  林森 《现代医学》2001,29(5):310-311
目的调查了解淮阴地区献血者中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对淮阴地区220名专业献血者进行血清中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检测,并在PUC18中对其开放读码框2(ORF2)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国内外发现的TT病毒AB008394(日本株)、AF079173(中国河北株)对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为98%和97%,献血者中TT病毒阳性率为18%.结论病毒ORF2基因高度保守,献血者中有较高的TTV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