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9篇
  免费   3114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258篇
基础医学   213篇
口腔科学   225篇
临床医学   3165篇
内科学   450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832篇
外科学   595篇
综合类   3333篇
预防医学   2576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2001篇
  12篇
中国医学   951篇
肿瘤学   253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909篇
  2016年   1108篇
  2015年   1565篇
  2014年   1033篇
  2013年   1066篇
  2012年   1454篇
  2011年   1449篇
  2010年   1045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魅力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搜索“专科医院”这个关键词,惊人地发现几乎所有新闻都是关于全国各地在建专科医院的报道,可见医疗市场在坎坷转型的过程中,专科医院已经成为民营医院和大型医疗集团的发展首选。毫无疑问,建设专科医院优势是明显的,既避免了全科医院在全方位设备配置方面所遭遇的大资本投入困境,也能够汇聚某一地区某一领域的专家实力。实现有效的市场集中度。  相似文献   
72.
关键词:维持性透析 营养 肾功能衰竭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血透)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对维持性血透病人的营养状况。从1999年2月以来,重点对维持性血透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跟踪观察,针对引起营养不良因素进行个体化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指导原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塞来昔布)对C6胶质瘤生长抑制的体内实验研究。方法 将成瘤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肿瘤HE染色法、肿瘤生长曲线、前列腺素E2(PGB)检测及电镜检查方法观察Celecoxib对小鼠移植瘤的作用。结果 HE染色和电镜可见治疗组血管破坏、细胞坏死和凋亡,PGE2检测及肿瘤生长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lecoxib能够抑制COX-2活性。降低PGB合成,Celecoxib对C6胶质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PICC 与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34例PICC插管和3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 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PICC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88.2%(P〈0.05),穿刺时间较短,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5分钟(P〈0.01),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128天(P〈0.01)。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 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75.
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长期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预防周围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引起的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月16例肿瘤术后病人,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结果本组病人16例均回血良好,管道通畅。化疗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现象。留置导管期间2例病人发生穿刺处红肿,1例在置管后1个月时无意中拔出,1例主诉穿刺侧上肢酸胀感,1周后自行缓解。无1例发生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穿刺技术可以保证置管成功,严格规范的护理操作和正确的冲管技术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塞的关键。PICC方法是一种安全的化疗途径,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77.
关键词信息     
笔者参加过多家单体零售药店GSP认证现场检查,对药店信息收集和利用工作感受颇深。“药品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未能及时分析利用”,这是在单体零售药店《GSP认证现场检查报告》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置管前血液检测指标对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因需要化疗进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在置管前进行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FI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凝血酶原时间(PT)等血液指标检测。于PICC置管前、及置管后7 d、14 d、21 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进行检查,了解有无血栓发生,分析置管前血液检测指标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61例恶性肿瘤并进行PICC置管患者,39例患者(24.22%)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组)。其中,无症状血栓34例(占血栓组87.18%)、有症状血栓5例(占血栓组12.82%),发生时间为置管后(9.15±4.59) d,79.49%(31/39)的血栓发生在置管后7 d内。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置管前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0岁以下的血栓组患者(n=16)FIB、PLT水平高于非血栓组患者(n=70)(P<0.05)。结论FIB升高增加了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60岁以下置管患者尤应注意FIB、PLT水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及其出生后整体心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GDM血糖控制不良孕妇(A组)、55例GDM血糖控制良好孕妇(B组)、70例正常妊娠产妇(C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在入组时、分娩后1-7d、分娩后2-3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的左心室及右心室Tei指数。 结果 入组时、分娩后1-7d、分娩后2-3月,3组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个时间点组间进行比较:A组胎儿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C组胎儿(P<0.05),B组、C组胎儿之间左心室Tei指数、右心室Tei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可以避免GDM胎儿的心功能受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损害GDM胎儿心功能,即使胎儿分娩后2-3个月内其心功能仍然处于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80.
王羽  谢经  乔小云 《医药导报》2014,33(1):113-115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手术后患者合并使用保肝药与环孢素(CsA)治疗窗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Emit)法,对手术后常规服用CsA的5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按手术后是否合并使用保肝药及保肝药的种类进行分组统计和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手术后合并使用保肝药的比例为85.71%。除还原型谷胱甘肽外,使用保肝药和未使用保肝药两组间的Cs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肝药不同种类之间比较Cs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手术后使用的大多数保肝药物会影响CsA的血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