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42篇
  免费   5100篇
  国内免费   2166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248篇
妇产科学   294篇
基础医学   2212篇
口腔科学   2552篇
临床医学   11073篇
内科学   2093篇
皮肤病学   143篇
神经病学   474篇
特种医学   31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991篇
综合类   17208篇
预防医学   5172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7236篇
  126篇
中国医学   7147篇
肿瘤学   478篇
  2024年   524篇
  2023年   1776篇
  2022年   1749篇
  2021年   2134篇
  2020年   2297篇
  2019年   1822篇
  2018年   995篇
  2017年   2035篇
  2016年   2372篇
  2015年   3163篇
  2014年   3688篇
  2013年   3825篇
  2012年   4781篇
  2011年   5243篇
  2010年   4413篇
  2009年   4026篇
  2008年   4207篇
  2007年   3717篇
  2006年   3244篇
  2005年   3169篇
  2004年   2359篇
  2003年   1869篇
  2002年   1421篇
  2001年   1268篇
  2000年   1026篇
  1999年   831篇
  1998年   641篇
  1997年   626篇
  1996年   557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比并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分别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和非骨坏死髋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5年8月共有73例84髋于本院施行了HRA,其中,ONFH 21例(23髋)定义为ONFH组,其他非骨坏死髋疾病52例61髋,定义为非ONFH组。测量髋关节活动范围(ROM)和Harris评分。此外,患者接受髋关节X线片、CT或MR的影像学检查评估。[结果] ONFH组和非ONFH组假体5年生存率均为100%。两组术后髋关节ROM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P0.05);尽管术前ONFH组患者的屈伸ROM小于非ONFH组(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各向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ONFH组和非ONFH组股骨头囊性变直径、髋臼假体外展角和股骨假体柄干角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3例不需要翻修的并发症:ONFH组4例,非ONFH组9例,所有患者均无股骨颈骨折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ONFH和其他病因的患者在HRA术后可获得相当且满意的假体生存率和临床疗效。HRA为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且要求良好中长期疗效的患者提供了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42.
总结了全国著名骨伤专家梁铁民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正骨经验,简述了梁老生平。梁老学术思想表现在突出整体观念,主张辨证施术;注重调理气血,强调药物接续;重视望问切触量法五诊结合等三个方面。对于梁老正骨经验先进行了综合论述,进一步佐证其学术思想;后分别从小儿桡骨头半脱位、颈椎错位、胸腰椎小关节错位、肋骨骨折等梁老研究较深入和比较擅长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特别是颈椎错位这种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法操作,体现出梁老高超的手法技艺。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01间接受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半髋关节假体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观察组采用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 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4.
无缝隙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的完整度和连续性,以患者为核心,全面关注患者心理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患者往往对手术室环境产生陌生、孤独以及恐惧的心理,致使心理上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甚至还会干扰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高质量的术中护理是提高手术安全和患者救治率的关键因素,全程无缝隙护理能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出相对应的护理流程,通过完整的护理方式让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可靠[3]。本研究探讨无缝隙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护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摘 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福州市2所三甲医院2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得分为(30.72±2.94)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7.14±4.54)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力气、情绪、交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和手功能6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53岁,平均31.7岁;示指3例,中指6例;掌指关节(MP)关节炎4例,近侧指骨间关节(PIP)关节炎5例;均为创伤后继发的手指关节炎.采用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跖趾或趾骨间关节移植进行治疗,同时将受区废弃关节(7例)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2例)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关闭.术后观察手指和足趾骨折愈合情况、外形、移植关节活动度(ROM)、术后供区愈合情况和行走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术后9例移植关节全部成活,1例足部供区行髂骨植骨微型钢板固定,术后1周伤口不愈合,考虑为内固定物排异反应,予拆除钢板改克氏针交叉固定,2周后创口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平均8.3周,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移植后的MP活动度为50°~75°,平均65.3°,PIP活动度为10°~85°,平均60.6°.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足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12周,平均10.2周,所有患者足趾外形良好,行走功能正常.2例取髂骨患者供区仅残留一条线形瘢痕,无疼痛、麻木等不适.结论 游离带血供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同时应用受区废弃关节或切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供区骨缺损保留足趾,不仅能恢复手指关节的正常结构,使关节具有良好的功能,而且能保留足趾外形与功能,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观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对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6-06,于我院接受TESSYS手术的339例LDH患者,术后均行腰椎CT及三维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将之分为三组:少量磨削组278例,中量磨削组49例,大量磨削组1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腰椎不稳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2年,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中度和重度磨除组术后2年VAS评分1年3个月,术后2年的JOA评分1年3个月(P0.05)。此外,术后1、2年,大量磨削组的VAS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大量磨削组的JOA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磨削组的总有效率(92.1%)中量磨削组(75.5%)少量磨削组(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不稳发生率相比,大量磨削组(66.7%)中量磨削组(34.7%)少量磨削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SSYS手术中进行椎间孔成形操作时,对上关节突进行轻度磨削不会对其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磨削程度的增加,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会逐渐下降,对其疗效也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痉挛度和膝内翻角度,并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95.76±4.11)°、膝关节屈曲痉挛度(172.72±3.99)°、膝内翻角度(0.49±0.21)°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32.22±3.78)、(18.06±1.68)、(16.99±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中优18例(45.0%),良21例(52.5%),可1例(2.5%),差0例,优良率为97.5%。治疗后, 4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膝关节肿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经过对症治疗后其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筋膜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据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3±9.2)岁,采用筋膜内热针治疗;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8.7)岁,采用相应椎体小关节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12月的视觉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腰屈曲范围(range of lumbar flexion, LFR),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后1 a内症状复发率。结果 79例患者治疗后获完全随访。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LFR评分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一组内患者治疗后...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