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3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596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617篇
口腔科学   215篇
临床医学   1045篇
内科学   1211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209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46篇
综合类   1984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870篇
  7篇
中国医学   695篇
肿瘤学   36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脑星形细胞瘤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与PCNA的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 ,NCAM)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 (PCN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 48例 ,行SP法染色。结果 :正常脑组织NCAM全部表达 ,星形细胞瘤中I~II级、III级、IV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5 % (1 9/ 2 0 ) ,3 8 9% (7/ 1 8)和 2 0 % (2 / 1 0 ) ,阳性细胞表达程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反而降低。其表达程度与PCNA免疫反应分数 (IRS)呈负相关 (r =- 0 .6 5 7,P <0 .0 5 )。结论 :随人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 ,NCAM表达下调 ,提示NCAM表达减少参与肿瘤的生物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IPT)对内膜剥脱术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金钢砂磨针磨除内膜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用随机数表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比Ⅱ组),每组8只。Ⅰ组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对照组;Ⅱ组为采用金刚砂磨针磨除内膜后,行IPT;取对侧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即刻及2周应用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狭窄程度。2周后,取两侧颈动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评价内膜增生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周后,Ⅱ组腔管比(内腔面积/总面积)低于Ⅰ组[(40.57±2.40)%比(52.79±2.01)%,t=8.387,P<0.01],新生内膜区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Ⅰ组(0.134±0.020比0.110±0.011,t=2.621,P<0.05),血管平均血流速度低于Ⅰ组[(111.300±21.380)cm/s比(168.700±13.640)cm/s,t=4.222,P<0.01],管腔直径高于Ⅰ组(0.852±0.152)mm比(1.167±0.213)mm,t=2.52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T能够抑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内膜增生,可能与血小板黏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3.
肿瘤细胞和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特性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作者从细胞周期的角度,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和细胞同步技术研究了不同细胞周期肝癌细胞与Ⅰ型胶原裱衬表面的黏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秋水仙碱顺序阻断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双阻断后释放培养的方法可分别获得G1期和S期肝癌细胞,平均同步率分别为74.09%和90.39%;在研究剂量和时间范围内,肝癌细胞与Ⅰ型胶原的黏附力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S期肝癌细胞和Ⅰ型胶原的黏附力值与G1期和未同步组(对照组)相应值比较明显降低.结果提示;肝癌细胞经血道转移的侵蚀细胞间质阶段,G1期细胞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对全面认识肝癌的转移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AP患者114例,比较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的血清CRP、MIF、ICAM-1水平,分析其对AP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14例患者中,轻症42例(36.84%),中重症48例(42.11%),重症24例(21.05%),28d内生存102例(89.47%),死亡12例(10.53%);轻症者血清CRP、MIF、ICAM-1水平低于中重症者,中重症者低于重症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MIF、ICAM-1水平与AP病情呈正相关(P<0.05);生存者血清CRP、MIF、ICAM-1水平低于死亡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MIF、ICAM-1联合评估AP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CRP、MIF、ICAM-1单独检查。结论:血清CRP、MIF、ICAM-1水平与AP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关,可作为AP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筛选表达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Ⅰ区)模拟肽的特异噬菌体克隆,为研制抗脑型疟黏附肽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以抗ICAM-1(Ⅰ区)的单抗15.2为靶,采用亲和筛选法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及竞争抑制试验初步鉴定了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单抗15.2之间的结合特性。结果 从第3轮洗脱液中挑选2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夹心法ELISA检测,其中18个克隆OD值超过阴性对照2.1倍以上,阳性率达90%。竞争性ELISA试验表明多数阳性噬菌体与ICAM-1能竞争性地与15.2单抗结合。结论 阳性噬菌体表达的短肽可能是15.2单抗所识别的模拟表位。Ⅰ  相似文献   
86.
白色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东耀  何今贤  汪爽  吕苏成 《广东医学》2000,21(12):1012-1014
目的 在体外研究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和人肺上皮细胞在体外作用不同的时间 ,固定后经革兰染色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白色念珠菌黏附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数。观察胰酶、白色念珠菌培养上清液、加热等处理因素对白色念珠菌黏附人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浓度、时间有关 ,在 5× 10 3~ 5× 10 7CFU/ml范围内 ,黏附数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该黏附作用 15min后趋于饱和。在 15min内 ,白色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黏附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白色念珠菌经胰酶或 10 0℃ 30min处理后黏附数降低 ,培养上清液及上清液经加热或胰酶处理后都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作用。结论 白色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与浓度和时间有依赖的关系 ,是特异性黏附过程。不同因素处理白色念珠菌和肺上皮细胞 ,其黏附数发生改变 ,说明黏附作用与白色念珠菌表面黏附因子和人肺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受体的数量和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7.
王宗仁  肖铁卉  李晶华  马静  邵中军  郑瑾  马爱玲 《中草药》2003,34(11):1035-1036
近年来 ,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细胞黏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内皮细胞 ( EC) ,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以及与血管内皮基质间相互黏附、相互作用而导致炎症反应和促凝异常、血栓形成 ,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 ,而黏附分子和黏附蛋白是介导细胞黏附的分子基础。研究发现 ,细胞间黏附分子 - 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 1 )参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心肌细胞 ,释放细胞毒过程 ,在心肌细胞坏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γ-干扰素 ( IFN-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 IGF- 1 ) ,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 1,sVCAM - 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 7例孕妇血清中sVCAM - 1水平 ,其中正常妊娠组 15例 ,妊高征组 5 2例。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sV 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1) ;轻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 ,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有升高趋势 ;妊高征组产后该指标下降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VCAM - 1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 =0 .5 4 2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中sVCAM - 1水平升高 ,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生物黏附凝胶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黏附凝胶剂具有药效持久、稳定性好、制备简单、应用方便等众多优点。本文从药物品种、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方面综述生物黏附凝胶剂的研究与开发近况。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白细胞介素-5(sIL-5)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sICAM-1和sIL-5浓度,并与20例正常婴儿对照比较。结果 RSV毛支患儿sICAM-1、sIL-5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sICAM-1、sIL-5参与婴儿RSV毛支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