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5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862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0篇
  3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32.
摘要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的CRAB菌株数据,描述其临床分布,并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 182株非重复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CRAB 514株,其中CRAB感染菌株367株;2014-2016年CRAB感染检出率逐年上升;CRAB标本多来源为痰液,占61.31%;CRAB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占47.1%;CRAB感染菌株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胸外科、急诊科、普外科胃肠和呼吸科,占59.67%;3年间CRAB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CRAB感染主要发生在神经外科和胸外科等科室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CR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采取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可降低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估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的效果。方法设计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外膜蛋白A特异性探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准确测定63株鲍曼不动杆菌经一定浓度庆大霉素、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孵育后的生长情况,比较抗菌药物孵育0和6h后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DNA量,判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并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性高,Kappa值为0.879,P0.05。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符合率达93.97%,灵敏度为92.53%,特异性为95.74%,阳性预测值为96.41%,阴性预测值为91.22%,Youden指数为0.88。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有高度一致性,且前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可用于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4.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分析某三级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 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3月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神经外科分离的11株医院感染CRAB菌株,通过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应用 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 CGE)ResFinder 4. 0软件分析其耐药基因型,并应用MORPHEUS在线制作 热图,应用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VFDB)VFanalyzer软件筛选毒力因子,应用MLST软件检测菌 株的ST型,应用Kaptive软件检测荚膜型,应用CSI Phylogeny 1. 4软件及FigTree v1. 4. 4软件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 tree, MLT)以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11株CR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均呈现耐药,而对阿米卡星、左氧 氟沙星耐药的菌株株数较少。11株CRAB共检测出18种耐药基因,11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和blaOXA-66,β-内酰 胺酶耐药基因以blaTEM-1D和blaADC-25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多种外排泵相关耐药基因及抗菌药物修饰酶耐药基因。11株CRAB均携 带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膜孔蛋白、脂多糖、生物膜、外排泵、磷脂酶和效应蛋白等,如OmpA、Lps、Csu、Pga、Ade、Plc、 Bas、Bau、Ent、Hem、Aba、Bfm、Pbp和Kat等。11株CRAB均为ST2-K22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组内同源性关系相近,存 在院内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院CRAB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复杂多样,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存在1种优势克隆株,该克隆株有医 院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性、苯唑西林(OXA)酶基因及流行特性。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40株CRAB,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oxa-24、oxa-51和oxa-58进行扩增、序列分析。结果 40株CRAB对16种药物中,对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小于或等于5.0%;改良Hodge试验阳性29株(占72.5%);所有菌株均被检测到含有oxa-51基因(占100.0%),oxa-23基因为38株(占95.0%),未检出oxa-24和oxa-58基因。结论 oxa-51及oxa-23基因是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流行CRAB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单用及与其他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黏菌素和舒巴坦对42株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 MBEC)。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用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黏菌素和舒巴坦对42株CRAB的MIC值和MBEC值,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和分级生物膜清除浓度指数(fractional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FECI)。结果 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后,对CRAB的抑菌作用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表现为协同或无关,均未发现拮抗现象。其中替加环素与阿米卡星联用后具有较高的协同抑菌率(47.6%, 20/42),而替加环素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则具有较高的生物膜协同清除率(30.9%, 13/42)。结论 与单药相比,替加环素与5种药物分别联用,对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CR‐AB院内感染情况,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CR‐AB 130株,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占57.7%(75/130)。痰液是CR‐AB最主要的标本来源,占63.08%。CR‐AB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50.00%以上,但对米诺环素(27.69%)、丁胺卡那霉素(25.38%)、妥布霉素(16.15%)耐药率均低于30.00%,未发现耐多黏菌素的菌株。结论 CR‐AB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管理,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防止CR‐AB传播。  相似文献   
38.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mii,Ab)是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据熊劲芝等报道[1],不动杆菌属细菌在临床分离出的非发酵菌中居第2位,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动杆菌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棋盘法设计,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双黄连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临床分离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为指标判定中西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FIC结果显示:FIC≤0.5为0%,FIC>0.5~1为16.7%,FIC>1~2为70.0%,FIC>2为13.3%;双黄连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FIC结果显示:FIC≤0.5为23.3%,FIC>0.5~1为73.3%,FIC>1~2为3.3%,FIC>2为0%。结论双黄连联合阿米卡星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数表现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差;而双黄连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表现出的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比例较高,对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在体外探讨莫西沙星(MFX)、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1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MF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2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MF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MFX和CFS单用对上述20株CRAB的选择指数分别为:4128、8128、8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64,两者联合后选择指数下降为:18、48、4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选择指数分别下降216、216、24倍。结论 MFX与CFS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