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37篇
  免费   2387篇
  国内免费   1088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482篇
妇产科学   276篇
基础医学   1735篇
口腔科学   217篇
临床医学   22604篇
内科学   4217篇
皮肤病学   171篇
神经病学   1171篇
特种医学   30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7348篇
综合类   27401篇
预防医学   5293篇
眼科学   1259篇
药学   13157篇
  137篇
中国医学   4230篇
肿瘤学   788篇
  2024年   285篇
  2023年   1193篇
  2022年   1155篇
  2021年   1587篇
  2020年   1593篇
  2019年   1670篇
  2018年   793篇
  2017年   1583篇
  2016年   1767篇
  2015年   2205篇
  2014年   4403篇
  2013年   4640篇
  2012年   6056篇
  2011年   6912篇
  2010年   6608篇
  2009年   6191篇
  2008年   6617篇
  2007年   5989篇
  2006年   5401篇
  2005年   5505篇
  2004年   4311篇
  2003年   3605篇
  2002年   2824篇
  2001年   2233篇
  2000年   1601篇
  1999年   1130篇
  1998年   1082篇
  1997年   987篇
  1996年   856篇
  1995年   655篇
  1994年   547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C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CS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每组60例。术后3~8d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记录DVT例数及血栓发生部位(大腿或小腿)。随机选择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各1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h及术后24h各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术后3-8d对照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和单纯CS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9.3%、15.0%、23.3%和30.0%(P〈0.05)。所有发生DVT患者中,除CS组发现1例近端DVT外,其余均为远端DVT。发生DVT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与未发生血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后2h,CS+IPC全程组vWF升高,D-D、tPA-Ag降低(P〈0.05),术后24h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间D—D、vWF、tPA-Ag及P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PC全程或术后使用均能降低高危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中CS+IPC全程使用预防效果最好,可能与IPC增加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最佳静脉穿刺方法。方法随机选择400例60岁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分别采取正面和侧面穿刺方法,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对穿刺成功率、耗时数、疼痛度的影响。结果正面穿刺比侧面穿刺成功率高(P<0.05);正面穿刺较侧面穿刺疼痛度低(P<0.05);正面穿刺耗时数与侧面穿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下降,适合采用浅静脉正面穿刺。  相似文献   
113.
2002年8月-2003年8月,我科对15例患有结核性胸膜渗液的患者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进行治疗.发现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引流彻底、病程短等特点.现将其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神经外科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病程长,有些病人烦躁不安。脑出血病人血管质量差,难以保证每天的液体输入,脱水剂每4~6h使用一次,高渗液体及静脉营养的使用,都让外周静脉注射出现了困难。近三年的工作中,我们对住院重病人进行股静脉置管术,对抢救重病人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5.
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监视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8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130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管a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9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同步动态观察局部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盲插法。  相似文献   
116.
我院使用静脉输液巡视记录卡已6年多,但从2003年起为了减少医疗纠纷,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用药消费情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反复修改,更进一步规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提高行浅静脉穿刺术病人的舒适度。方法选择行浅静脉穿刺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法及常规护理法,并进行疼痛程度调查。结果两组病人对行浅静脉穿刺术的疼痛程度存在差异(P<0.01)。结论舒适护理法可提高行浅静脉穿刺术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8.
纳洛酮为μ阿片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但有研究发现小剂量的纳洛酮不仅能减轻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1],而且能增强其镇痛效能[2].本研究旨在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老年人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观察此期间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9.
牟艳  朱再志  戚刚 《四川医学》2006,27(2):217-217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11例,效果好,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0.
2002年2月-2005年8月,我院采用浅静脉移植桥接、动静脉转流或动脉移植等方法对多指多段压砸性离断进行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