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59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941篇
耳鼻咽喉   321篇
儿科学   595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067篇
口腔科学   2342篇
临床医学   5696篇
内科学   2194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1272篇
特种医学   17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715篇
综合类   11320篇
预防医学   1433篇
眼科学   600篇
药学   3873篇
  49篇
中国医学   1402篇
肿瘤学   205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748篇
  2019年   738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717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1614篇
  2013年   1741篇
  2012年   2252篇
  2011年   2456篇
  2010年   2356篇
  2009年   2164篇
  2008年   2504篇
  2007年   2380篇
  2006年   2134篇
  2005年   2435篇
  2004年   2114篇
  2003年   1927篇
  2002年   1577篇
  2001年   1259篇
  2000年   945篇
  1999年   828篇
  1998年   750篇
  1997年   691篇
  1996年   618篇
  1995年   550篇
  1994年   459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手部皮瓣的临床效果及研究8种手部皮瓣修复方法及优、缺点。方法针对于特殊急诊手外伤患者病情决定应用其8种任意手部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相互比较皮瓣术式选择性适应类型及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6例均保留患指受伤以后现有手指长度,随访2~12个月,患指皮肤感觉、耐磨性、指体运动及指外观均恢复优良,患指活动不受限,植皮区成活,患者均表示满意。TAM功能评分结果:优194指,良19指;感觉:S3+优145指,S3良59指,可9指。结论任意手部皮瓣是治疗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方法 ,术后效果明显,局部转位皮瓣对它处损伤小,患者痛苦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按不同缝合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术中直接缝合;观察组25例,术中行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I期修复;比较两组眼睑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96.0%、切口Ⅰ期愈合率100%、修复满意率92.0%,均高于对照组的72.0%、68.0%、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眼睑缺损修复时,采用Z形皮瓣及推进皮瓣,眼睑修复良好,患者修复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138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VSD1381例,男性835例,女性546例,年龄2天至55岁,平均(4.6±3.2)岁。体重2.5~80(14.5±10.7)kg,<10kg者487例(35.3%)。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必要时应用深低温低流量及改良超滤技术。直视缝合823例,补片修补558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4例(其中11例年龄<6个月),死亡率1.74%;晚期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发生率9.7%。结论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效果满意。但<6个月龄的低体重婴儿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干下型VSD应早期手术,防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术后应重视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监护与治疗,重视对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4.
修复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川  邵新中  刘柳  杨磊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0):790-792
小腿及足踝的严重创伤常导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如同时合并血管损伤,常因没有合适的修复方法而导致截肢。笔者在解剖学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在采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肢缺损时用大隐静脉修复供区健侧胫后动脉,使其恢复生理功能。2001—2004年,笔者运用此方法治疗患者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5.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由Von Recklinghausen 1882首先报道,故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病,是神经皮肤综合征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两种亚型,其中90%为Ⅰ型。我科于2004年3月和2005年3月各收治1例。Ⅰ型其共同特点是颅骨发育畸形,面部器官移位,皮肤色素沉着。针对皮肤及软组织松垂所引起的畸形及功能障碍,采用手术治疗以改善面部外观及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实时三维超声对室间隔缺损的直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对室间隔缺损(VSD)全貌的直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RT3DE对238例VSD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TECD)2例和十字交叉心2例。获取并切割“全容积三维”图像,寻找最佳视角显示病变结构全貌。 结果RT3DE对中型和大型VSD(直径≥5mm)的直视效果优于小型VSD(〈5mm)。可显示缺损的形状、部位及毗邻结构。胸骨旁四腔位和心底短轴位RT3DE图像效果最佳,胸骨旁长轴位及心尖五腔位次之。 结论VSD的大小、部位及三维图像质量是决定RT3DE观察效果的主要因素。RT3DE可清晰直视中型及大型VSD的全貌。  相似文献   
27.
心血管造影在复杂和(或)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坚  刘玉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281-1285
目的 探讨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复杂和(或)复合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60例复杂和(或)复合畸形造影所见及其与超声心动图等临床检查的联系。结果 本组360例(包括75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2例右室双出口、60例法乐四联症、52例单心室、42例大动脉错位、15例三尖闭锁、6例冠状动脉异常、5例完整型肺静脉畸形连接、5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共同动脉干、3例室间完整的肺动脉闭锁、7例其他病例和24例外科术后检查)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对比,纠正后者误、漏诊分别为34、30例及对合并畸形误诊16例。对复杂和(或)复合畸形中体肺侧支血管、冠状动脉畸形和肺动脉段分支及其异常的检测和诊断优于超声心动图,并可测量肺动、静脉压力及体肺侧支血管压力而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 对于先心病复杂和(或)复合畸形的疑难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显示体、肺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全貌及相关病变,以及测量肺动脉和心室压力等,心血管造影(含DSA)仍有重要或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我院于1999~2005年对19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采用CT定位,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33.4岁。1·2临床表现有一过性昏迷的6例,无昏迷的13例,头痛19例,伴有恶心呕吐的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24小时者3例,24~72小时者9例,3~7天者7例。GCS评分8~15分,其中8~10分6例,10~13分9例,13~15分4例。有颅盖骨骨折15例,中颅窝骨折4例。19例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血肿量计算公式T=1/2×L(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计算,血肿量在20~30m …  相似文献   
29.
我们自1985年以来,应用皮(肌)瓣为245例患者行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器官再造术,收到满意的效果,其中5例失败,成功率为97%,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部分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2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根据手部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创面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