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讨论针刺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依据其个人差异予以传统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针刺足三里穴、针刺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HNISS)评分、生活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FAC下肢行走评分及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的神经功能缺损(HNISS)评分、生活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12.41±3.01)分、(63.44±13.20)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FAC下肢行走评分为(3.65±0.61)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为(30.13±2.45)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下肢行走能力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2.
透刺阳陵泉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韧带损伤是指踝关节扭伤后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行走为主的一组症状。近年来 ,笔者运用透刺阳陵泉穴为主治疗踝关节急性扭伤 5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8例中 ,男 51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 31岁 ,最小 1 6岁 ,平均 2 1岁 ;病程最长 1 2天 ,最短 1 0 min;全部患者均为单侧踝关节受伤 ,踝关节内侧扭伤者 2 4例 ,外侧扭伤者 34例。临床表现为踝关节扭伤后 ,旋即出现肿胀、疼痛、皮下瘀斑 ,行走功能受到影响。 X线摄片排除骨折。2 治疗方法 取穴 :阳陵泉、阿是穴 (压痛最明显处 )。操作 :患者正坐于一高凳上 ,患…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评价针刺阳陵泉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比较阳陵泉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优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 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结论:阳陵泉能提高偏头痛疗效.  相似文献   
55.
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6.
独取阳陵泉穴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腓总神经麻痹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临床周围神经病。笔者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采用阳陵泉毫针独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体针治疗脑梗塞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  程子明 《陕西中医》2005,26(2):152-154
目的 :观察体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5 0例 ,体针取穴肩骨禺、曲池、外关等 ,药物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加维脑路通静滴等 ;对照组 5 0例 ,仅用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1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6%。提示 :体针能改善脑血流 ,改善脑电活动 ,降低血脂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肌肉收缩功能 ,改变体内神经介质分泌及酶系统活性 ,配合药物 ,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正>腓总神经麻痹多因外伤、体位不当或局部肿物压迫腓总神经所致,或由感染、中毒、糖尿病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患侧小腿酸软无力、前外侧麻木,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足和足趾下垂不能背屈,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不能用足跟行走,呈跨越步态等。2010至2011年,笔者用电针配合远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齐刺阳陵泉穴联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功能锻炼,治疗组采用齐刺阳陵泉穴配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针刺1次,1周针刺6次,共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疗效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麻痹疗效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齐刺阳陵泉穴联合传统取穴针刺治疗腓总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传统取穴针刺法。  相似文献   
60.
1.体针主穴:支沟、阳陵泉、阿是穴(在皮损周围,约距疱疹0.5~1寸处)、夹脊穴(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配穴:腰以上病灶,取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取三阴交、太冲、血海。治法: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的毫针,与皮肤成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的范围大小,在周围进4~8针,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