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22篇
  免费   2115篇
  国内免费   3741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346篇
妇产科学   210篇
基础医学   4160篇
口腔科学   874篇
临床医学   7300篇
内科学   2680篇
皮肤病学   217篇
神经病学   1638篇
特种医学   1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6251篇
综合类   11166篇
预防医学   1894篇
眼科学   356篇
药学   3862篇
  85篇
中国医学   2453篇
肿瘤学   770篇
  2024年   398篇
  2023年   1162篇
  2022年   1046篇
  2021年   1315篇
  2020年   1385篇
  2019年   1392篇
  2018年   675篇
  2017年   1144篇
  2016年   1347篇
  2015年   1644篇
  2014年   2459篇
  2013年   2494篇
  2012年   3230篇
  2011年   3831篇
  2010年   3035篇
  2009年   2768篇
  2008年   3021篇
  2007年   2479篇
  2006年   2038篇
  2005年   1999篇
  2004年   1484篇
  2003年   1197篇
  2002年   905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种植治疗中晚期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2月该院125I粒子植入治疗6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按照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的肿瘤周边剂量分为2组:A组(80 Gy),B组(120 Gy)。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率、疼痛缓解起始时间及疼痛缓解期。结果术后疼痛缓解率(CR+PR)92.4%。A组(80 Gy)31例中:疼痛缓解率87.9%,疼痛缓解起效时间(6.16±2.63)d,疼痛缓解期(6.45±4.16)月;B 组(120 Gy)35例中:疼痛缓解率94.7%,疼痛缓解起效时间(3.40±1.75)d,疼痛缓解期(6.68±3.93)月。两组比较:疼痛缓解率χ2=12.72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缓解起效时间t=6.5349,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缓解期t=0.2346,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种植治疗中晚期肿瘤疼痛疗效确切,其作用与肿瘤周边剂量有关,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469K/E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IS)的相关性.方法 对345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分析ICAM-l基因469K/E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两组,即ICAM-1基因EE+KE型组(n=139)和KK型组(n=206),比较两组AIS发病率、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等指标的差异,以评价AIS的危险因素.结果 EE+KE型组AIS、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KK型组(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脑血管病家族史、总胆固醇、糖尿病后,EE+KE型组患AIS的风险是KK型组的3.64倍(P<0.01).而在回归中引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自变量后,EE+KE型患AIS的风险下降(OR=3.13,P=0.04),进一步引入高血压病自变量后,ICAM-1基因型与AIS间不再存在相关性(P=0.24).结论 ICAM-1基因EE+KE型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改变HDL-C和血压水平影响AIS发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及研究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鉴定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 胞,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在体外诱导其向脂细胞、骨细胞、神经干细胞球和神 经元分化。结果: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高表达表面标志CD73和CD90,不表 达CD34和CD45;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短而粗的微绒毛突起,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两种不同的 细胞形态;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元干细胞球和神经元分化的能力。结论: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 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修复的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纳米通道结构。SEM显示该结构在骨髓组织中散在分布,位于骨髓内血窦内、外侧。骨髓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管径粗细不均,平均长度为5.85 μm (1.58~18.54 μm),平均直径为364 nm (202~541 nm),还可见一些小颗粒状物质黏附在纳米通道表面。此外,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可能通过伸出突起的形式形成细胞间纳米通道。结论  本研究首次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科从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1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钛板固定治疗. 使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126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74例,良41例,可9例,差2例. 优良率为91.3%. 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退钉、股骨头颈切割等现象.结论:针对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固定,关注围手术期管理,配合CPM辅助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临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SSO)中实施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超低位SSO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处理,而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ISR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实施腹腔镜下ISR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所需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短、中期随访结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失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2个月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