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48篇
  免费   3712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耳鼻咽喉   218篇
儿科学   942篇
妇产科学   410篇
基础医学   2445篇
口腔科学   439篇
临床医学   30025篇
内科学   9345篇
皮肤病学   262篇
神经病学   1437篇
特种医学   47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10355篇
综合类   37794篇
预防医学   8423篇
眼科学   1442篇
药学   17527篇
  213篇
中国医学   5649篇
肿瘤学   1831篇
  2024年   506篇
  2023年   2108篇
  2022年   1905篇
  2021年   2500篇
  2020年   2471篇
  2019年   2534篇
  2018年   1214篇
  2017年   2337篇
  2016年   2601篇
  2015年   3207篇
  2014年   6317篇
  2013年   6614篇
  2012年   8497篇
  2011年   9529篇
  2010年   9022篇
  2009年   8589篇
  2008年   9119篇
  2007年   8426篇
  2006年   7737篇
  2005年   7971篇
  2004年   5826篇
  2003年   4864篇
  2002年   4004篇
  2001年   3163篇
  2000年   2324篇
  1999年   1708篇
  1998年   1553篇
  1997年   1415篇
  1996年   1230篇
  1995年   956篇
  1994年   837篇
  1993年   497篇
  1992年   462篇
  1991年   398篇
  1990年   382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众所周知,老年人血管穿刺常有一定难度,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对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临床上是否能做到一针见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m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CFAEs).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drug refractory and symptomatic AF(16 paroxysmal, 6 persisten) were enrolled. Using Carto, the left atrial or biatrial replica was created during spontaneous or induced AF, and areas associated with CFAEs were identi-fi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the site with CFAEs was performed and the end points were to eliminate CFAEs or convert to sinus rhythm. Results Thirteen patients(59%)were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7 cases conver-ted directly to sinus rhythm, and 6 via the intermediate atrial tachycardia(AT) or atrial flutter (AFL). The re-maining nine patients required cardioversion with D. C. shock or drug. Repeat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5 AT/AFL, 1 paroxysmal AF). During(10.9 ±4.8) months follow-up, 16 patients (73%) were free of arrhythmia and symptoms. CFAEs were most commonly found along the left interatrial septum, pulmonary veins, left atrial roof. CFAEs ablation prolonged AFCL[(157 ± 18) ms vs (211 ± 32) ms, P < 0.05]. Only one patient had pericardial tamponade that required pericardiocentesis. Conclusion Radiofrequene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FA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0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104.
吗啡、芬太尼阿片类制剂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易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虽然临床上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这些不良反应,但上述不良反应仍难以完全避免。因此,寻求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镇痛药物或方法,一直是临床医师的研究课题。我院于2002年3月开始将盐酸奈福泮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并与芬太尼的术后静脉镇痛在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人工关节的摩擦界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经过40年的发展,其假体设计、手术技术与固定方法已相当完善,许多假体已使用20~30年.目前人们的关注点已从预防假体早期松动转到如何获得长期生存上.每年有许多年轻患者因股骨头坏死等原因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活动量的增大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假体的使用时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联合佳苏伦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的作用。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自然苏醒组),B组(氟马西尼催醒组),C组(佳苏伦催醒组)和D组(氟马西尼合并佳苏伦催醒组),观察并比较四组效果。结果D组的催醒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结论氟马西尼、佳苏伦联合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催醒,作用高效彻底,清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有效、简单的方法。方法清除下肢静脉溃疡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创面以胰岛素与庆大霉素混合液湿敷,创面清洁后行常规手术,术后继续用上述方法处理创面。结果全部溃疡创面在1 ̄6周内愈合,术后35例随诊最短4个月,最长6年无溃疡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应早期手术,术前、术后用胰岛素和庆大霉素混合液湿敷溃疡创面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治疗时间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真空采血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B-D公司率先推出VACUTAINER真空采血系统,80年代采血技术进一步完善。如今,带安全头盖的真空采血系统因其具有干净、安全、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经济有效的优点普及世界各地。我院自2002年运用真空采血法临床静脉采血,现结合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熟练的静脉穿刺是每一个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患者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小儿静脉穿刺。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着。在现代新型的护理模式下,一个护士在穿刺的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的整体性,运用艺术的方法,抓住患儿及家长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让患儿和我们愉快的完成这既痛苦又敏感普遍的操作。下面谈一下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0.
蜱类对人除了刺叮骚扰外,还能传播许多疾病。自古以来,人类为了控制其危害,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近几十年由于科技进步,学科发展,态势有显著改善,蜱类的危害经过治理得以减轻,局部得到基本控制。不过,要长期控制蜱类比较困难。因为,人类既不能完全消除其生存、繁衍条件,又不能在大范围内将它们彻底消灭。残存者凭借原有的生存条件和旺盛的繁殖能力,迅速使蜱类种群恢复以致超过原有水平。尤其是防治的同时进行了选择和淘汰,导致抗药性、适应性的产生,活动规律的改变等,优者存,劣者亡,控制越来越难。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蜱类的新环境不断出现,物资丰富,大量流通又是为其扩散创造了条件。这些都要求人们适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