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4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969篇
耳鼻咽喉   290篇
儿科学   409篇
妇产科学   107篇
基础医学   1259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1246篇
内科学   1221篇
皮肤病学   353篇
神经病学   364篇
特种医学   2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0篇
综合类   2657篇
预防医学   706篇
眼科学   249篇
药学   748篇
  36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123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 p5 3基因第 4~ 8外显子的突变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取瘢痕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标本各 12例 ,并设患者自身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为对照。体外分离、培养上述组织标本的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方法和基因测序法 ,检测各种组织成纤维细胞中p5 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12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 9例p5 3基因外显子 4、5、6、7出现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增生性瘢痕标本、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中均未检出突变。 结论 p5 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HBV DNA序列中BCP双突变点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首先对HBV C区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使探针的3’端可以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依据其互补链上的待测核苷酸连接上一个标有特定荧光素的ddNTP,然后检测该3’端带有荧光素的探针,根据检测到的荧光素种类和偏振光的强度可以判定待测点是何种核苷酸.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HBV基因序列中BCP双突变核苷酸类型以及检测1个拷贝的模板,并且可以从BCP野性株DNA序列中检出5%BCP双突变DNA序列.结论:该技术可以检测血清中HBV DNA C区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53.
作者报道1例罕见的桥粒蛋白斑菲素蛋白1遗传异常导致的外胚层发育不良-皮肤脆性综合征。患者为1例6岁男孩,出生时皮肤发红,随后出现皮肤脆性增加、进行性跖部角化、甲营养不良和脱发。皮肤活检示表皮细胞间隙增宽和桥粒小、结构不完整、数量少。斑菲素蛋白1基因PK P1突变分析示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paraplegin基因在中国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中的突变特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全国8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SP家系的先证者和14例散发性HSP患者进行paraplegi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所有外显子均可扩出,发现15号外显子上2例先证者出现异常SSCP条带,经DNA序列分析发现2063及2066位点上存在碱基G被A替换,但家系内不存在共分离的现象,且正常对照者也存在G被A替换,考虑为多态,其中G2066A为首次发现。结论Paraplegin基因突变可能在中国人HSP患者中少见。2063G→A及2066G→A是paraplegin基因的两个多态性改变,其中2066G→A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5.
56.
人体p53抑制基因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内失活,尤其在胃癌细胞,由此而引起半衰期较长的p53蛋白形成.这种蛋白可用免痤组化法测出:p53抑制基因的突变与p53蛋白聚积有密切关系,在胃癌,p53抑制基因的突变发生率变化于4%~64%之间,这种明显的差异多因测定p53基因方法的不同以及研究范围仅限于某个特定的组织学类型所致。  相似文献   
57.
短讯     
Al-ChalabiA等报道,目前与ALS相关的基因突变有5个,相关的突变位点有6个,还有几个基因可能与散发性ALS有关,这些发现为基因治疗和RNA沉默技术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Brugman等报道spastin基因突变在散发性痉挛性截瘫中较常见,但原发性侧索硬化患者很少发生。仅在1例快速进展并确诊为ALS的患者发现spastin突变,提示该基因突变对ALS发病仍有一定作用。Valsmanis等报道在ALS患者中,存在编码囊泡相关膜蛋白(VAPB)基因的突变,且发生在散发性患者中,研究该蛋白突变与ALS发病间的关系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Greenway等报道Tau的基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对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实行定点突变并进行原核表达,观察此突变对cTnI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人心肌细胞的总RNA中克隆出编码人心肌肌钙蛋白I的cDNA片段,设计引物将其第2和第4个密码子突变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形成重组体,并导人宿主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Ni-NTA树脂纯化后行Western blot鉴定,观察突变对cTnI表达的影响。结果 突变后的cTnI基因与对照组相比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经纯化可获得电泳单点纯的cTnI蛋白。结论 成功克隆了cTnI基因,所设计的同义突变可促进cTnI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Wnt信号中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及蛋白异常表达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①对15例SPTs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PCR扩增,PCR产物纯化、测序,对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②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SPTs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在15例SPTs组织中有12例发生了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突变率为80.0%,表现在密码子32位(5例)、33位(3例)和37位(4例)。②15例SPTs组织中有13例β-catenin蛋白呈细胞核表达,异常表达率为86.7%。结论Wnt信号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及蛋白核内聚集在SPT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在国内首次发现1例持续高滴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一HBs共存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DNA第532位碱基A被G取代,推导其“a”决定簇中第126位苏氨酸被丙氨酸取代,提示该株“a”决定簇第一个结构环疏水性增加,由此可能导致其抗原性改变,而诱发免疫逃避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