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肿瘤防控是当今世界性一大难题,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即将突破400万。近年来,我国肿瘤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肿瘤的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很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肿瘤发病的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是内外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若在外邪作用于人体之初,及时辨证施治,防止伏邪入里发生传变,将大大减少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外邪理论与肿瘤的发病机制亟待进一步探究。在中国知网(CNKI),Public 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以外感、邪气、中医、肿瘤、发病机制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本文共纳入67篇中英文文献为参考,对外邪理论与肿瘤发病机制进行全面探讨。强调了外邪在肿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医药在早期防治肿瘤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外邪如风邪、寒邪、湿邪、火邪、从口鼻皮表而入的邪气等因素,使得肿瘤的发生更具复杂性。中医药可以在肿瘤发展早期进行有效的防护和干预,可大大提高防病抗肿瘤的目的,减少肿瘤的发生、发展、传变,使临床用药更有效、更精准、更具靶向性,不至使肿瘤的治疗错失良机,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2.
妇女怀孕后应慎服各种药物,如患感冒,不妨用食疗方法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暑湿感冒等四种。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邪气而发病,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肢体酸痛,鼻流清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为主要见症。治疗应以疏风散寒食疗为主。  相似文献   
33.
文章就癌症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做了概要论识。提出了关于癌症的正气紊乱论、邪气盘踞论、血涌成壅成瘤论、非瘀血论、痰毒作祟论。认为在癌症的治疗中,不可动辄理气开郁、活血,而应当斟酌病情,适时开郁、折气、祛痰、软坚和解毒为要。  相似文献   
34.
养生箴言(9)     
《家庭医药》2011,(4):29
◎夫恬儋寂寞,虚无而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儋矣。平易恬儋,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相似文献   
35.
1 正邪辨析 中医的正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成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和理论学说.是中医学运用朴素的辨证法与对立统一规律,辨证归纳和分析制约人体健康与疾病两种对立因素而提出的一对范畴,所谓正邪,即正气与邪气.正气,即指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简称为"正".  相似文献   
36.
我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设计了"三步曲",即:外引、围截、消解。外引是引邪外出,围截是透邪外发,消解是消除体内邪气,三步并行,解除病灶皮损。一句话就是驱除机体邪气,调整阴阳平衡状态,使外邪没有生存之地。病毒没有生存的条件和基础,自然不能繁殖,很快就会失活,同时促使皮损快速愈合。患过一次疱疹后,多数病人由于机体产生了抵御外邪的能力,所以不易再发病。也有少数病人,当机体功能失调后,还可能再次患病。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不给病毒繁殖的条件和机会,而不是杀灭病毒。因  相似文献   
37.
岳妍 《陕西中医》2012,33(5):638-639
<正>《中医内科学》讲"痢疾"的病机为:因疫毒弥漫、湿热、寒湿内蕴肠腑,腑气壅滞,气滞血阻,气血与邪气相搏结,夹糟粕积滞肠道,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这里提到一个概念"脂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课程中均未涉及,而《中医内科学》中也未再进一步阐释,笔者在讲解中发现同学们对"脂络"一词较困惑,因此,查阅相关文献,对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增高,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夏秋季多发,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常伴大便黏腻、舌苔黄腻或白腻,病情缠绵难愈,以上均与湿热致病相符,且临床选用清利湿热药物治疗疗效可靠,因此考虑儿童支原体肺炎多为湿热致病.文章通过分析支原体肺炎与湿热邪气的相关性,从感邪途径、湿热辨证、痰湿关系论述,认为在儿童支原...  相似文献   
39.
《家庭医学》2013,(8):64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