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8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30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52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96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科学   1531篇
综合类   1546篇
预防医学   29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03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90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颈椎病865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骨关节病 ,多发生于 4 0岁以上的人群 ,单个或多椎间盘发病 ,以 T5- 6 椎间盘为好发部位。 4 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上升较快 ,青年女性发病比例增加 ,这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生活工作方式发生改变有关。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 X线表现往往呈多样性 ,诊断时要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62.
杨景丰 《中原医刊》2004,31(20):41-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破裂后突压迫神经根或马尾所出现的腰腿痛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临床比较多见。自1998年--2003年期间,笔者采用中西医药与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牵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已受到同仁们的注意.目前,对于峡部不连、肿瘤、创伤引起不稳的治疗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而对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治疗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作者自2002年5月~2005年5月应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共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4.
半月板病变在关节外科十分常见,半月板为膝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切除后将对膝关节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并加速关节软骨退变,尽量保护半月板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已成为关节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以前需行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现已改行关节镜下修补,而尽量保留半月板功能。但是,仍有部分损伤严重的半月板难于修补而被迫切除,如何减轻这些患者的症状、减缓膝关节退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半月板异体移植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估、分析中年人与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7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70岁(平均76岁),30例;B组年龄<70y(平均51岁).4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年,平均41个月.疗效评定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29分法评定,两组术前、术后评分、术后改善率以及影像学资料无明显差异,A组全身并发症、椎间塌陷融合、延迟融合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未发现不融合.结论:不同年龄组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老年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恰当的手术策略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成人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腿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在30岁以后。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能仅注重椎间盘突出症.而忽略椎小关节退变引起的临床症状。笔者搜集近两年来的56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7.
68.
刘勇  胡有谷  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76-379,I0003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 岁)、B组(26~30 岁)、C组(36~45 岁)及D组(>45岁),分别利用酶消化法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系统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及速度、细胞生长活性、细胞分裂指数及胶原含量.结果: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贴壁后为多角形或梭形,伸出伪足;立体培养的细胞在微载体上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呈立体状生长.立体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1周内两种培养方法各时间点及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提高,随年龄增加细胞活性下降;指数生长期细胞分裂指数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含量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及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立体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保持良好,较单层培养能够大量、优质收集种子细胞,可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腰椎退变性疾病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人工间盘置换技术在内的脊柱运动节段保留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研究者对应用运动节段保留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的评估和比较。Zigler等[Spine J,2007,6(5):S5-S6]比较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上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2—3年,结果显示人工间盘置换术在术后早期(3个月内)可很好地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0.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intervertibral disc)是临床的常见病症,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急慢性损伤、着凉等因素引起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质致使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两个间隙发病率最高,常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与女性。1临床资料与观察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为36±1.5岁(18y-55y),单间隙突出30例,两个以上间隙突出43例,单纯椎间盘突出症56例,有外伤史的48例,着凉史者35例。随机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两组,对手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