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8篇
  免费   1647篇
  国内免费   1585篇
耳鼻咽喉   171篇
儿科学   229篇
妇产科学   244篇
基础医学   2223篇
口腔科学   260篇
临床医学   2111篇
内科学   3299篇
皮肤病学   185篇
神经病学   511篇
特种医学   4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249篇
综合类   5551篇
预防医学   862篇
眼科学   238篇
药学   1951篇
  20篇
中国医学   1754篇
肿瘤学   1195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1080篇
  2022年   816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191篇
  2011年   1347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294篇
  2008年   1537篇
  2007年   1322篇
  2006年   1097篇
  2005年   1227篇
  2004年   882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 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 结果 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 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 结论 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2.
雌激素受体(E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雌激素的生理作用由ERα和ERβ两种亚型介导;两者在结构上有高度的同源性,但在编码基因、组织分布和表达明显不同,尤其是与配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学效应也不同。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ERα、ERβ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3.
2004年1月以来.笔对35例应用锥颅碎吸加尿激酶冲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is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进行凝血机制的监测,对术前、术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差比值(INR)、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含量(FIB)进行测定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有3种亚型,即PPARα、PPARγ和PPARβ,其中PPARγ与肿瘤的关系最为密切,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PARγ性质及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核因子-κB(NF-κB)在耳蜗的表达情况.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卡那霉素(KA),鼓室注射脂多糖(LPS),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多克隆兔抗体NF-κB p5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 p50在小鼠耳蜗的表达.结果 NF-κB p50主要定位在耳蜗的螺旋缘、盖膜、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整个耳蜗各圈均可观察到免疫反应,而螺旋韧带、盖膜、螺旋突、螺旋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均可观察到较强的免疫反应,Corti器的免疫反应比上述结构要弱一些.Corti器的内、外毛细胞,内、外柱细胞,Deiter细胞和Claudious细胞均可观察到NF-κB p50的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在内沟细胞、Hensen细胞和Claudious细胞较弱,而在螺旋神经节可观察到较强的免疫反应,内、外毛细胞核未见免疫反应.结论 注射脂多糖和卡那霉素可使NF-κB p50在小鼠耳蜗产生急性反应.  相似文献   
76.
HIV.1的转录因子NF-kB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病毒复制循环过程中,HIV-1的转录是其中的关键步骤,可作为HIV-1治疗的新靶点.在此过程涉及的所有因子中,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HIV-1转录过程中重要的诱导剂.NF-κB通过与HIV-1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增强子区的连接来激活HIV-1的转录.许多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抑制HIV-1的转录.本文综述了NF-κB对HIV-1转录过程的调节及当前NF-κ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采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研究缺氧条件下对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方法:取1 ~3天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加入含80 %DMEM(dulbecco' s modified eagle' s medium)、20 %小牛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将培养3 ~5天的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置于对称性高钾溶液中,用膜钳技术记录单通道电流,其通道电流通过膜片钳放大器(CEZ -2200)放大,滤波(3KHz)后,经A/D、D/A转换器输入计算机,采用pClamp6 .0 .6软件采样分析;结果:在细胞贴附式下,应用氰化钠(20μmol/L)造成细胞急性缺氧,在缺氧早期(5 ~20 min)通道开放概率增加(P<0 .01或P<0 .05 ,n=5) ,而缺氧后期(20 ~30 min) ,通道开放概率明显降低,表明缺氧时间对通道的开放概率有明显影响。结论:缺氧早期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有自身激活作用,当钙激活钾通道激活时,钾离子外流增加,产生膜的复极化,使去极化不易产生,从而稳定细胞膜及降低细胞的兴奋性,这可能是缺氧早期神经元自身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Ⅱ(IL-2)和α-干扰素(IFN-α)联合激活对白血病缓解期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的影响。方法:标准4h^51Cr释放实验测定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细胞毒作用;集落培养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IL-2和INF-α单用虽均能增强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但两者联合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和LAK活性,明显优于IL-2和IFN-α的单用(P<0.05)。在体外净化实验中两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细胞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但两种联合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为两者联合组33.33%(4/12),Rt-pcR法,而IL-2作用次之为66.67%(8/12),最后是IFN-α为91.67%(11/12)。两种细胞因子中以IFN-α单用对CFU-GM的抑制有一定影响(P<0.01),而IL-2和两者联合对激活骨髓的CFU-GM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细胞的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IFN-α能增强IL-2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79.
NK/LAK细胞对人口腔癌耐细胞药株杀伤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ytotoxic activity of immunologic effector cells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the tumor cells. METHODS: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MTT colorimetry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LAK)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MDR) human oral carcinoma cell line-KBV200 (before and after reversal of MDR) and parental drug-sensitive cell line KB.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LAK cells and the 3 target cell lines we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under inverted microscope 3 h after co-culture of LAK cells with one of three target cell lines respectively. The lysis rates of three tumor cell lines in response to co-culture with LAK or NK cel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MTT colorimetry.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arental drug-sensitive cell line KB, both KBV200 and its reserved cell line by verapamil (KBVV) showed earlier adherence and greater number of cells lysed by LAK. In MTT colorimetry assay, the cytotoxicity of both LAK and NK cells against the 3 cell lin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or-to-target (E/T) cell ratio; the lysis rates of KBV200 and reversed KBV200 cells by verapamil in response to LAK and NK cell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KB cells (P<0.05), but KBV200 and KBVV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P>0.05). At the same E/T ratio, LAK cells possessed stronger cytotoxicity than NK cells against all the tumor cell lines (P<0.05). CONCLUSIONS: Immunologic effector cells possess strong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cell line KBV200. Modulation of MDR does not decrease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the immunologic effector cel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doptive cell immunotherapy with immunologic effector cells may be of value in controlling the progress of MDR tumors.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Egr-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HS/R)后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gr-1野生型(WT)和基因封闭型(KO)小鼠复制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取肝组织,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检测肝组织中MPO的含量、血清ALT水平和组织学检查,评估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损伤程度.结果失血性休克2.5 h+复苏4 h后,Egr-1 KO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G-CSF、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gr-1WT组;Egr-1 KO组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组织炎性浸润和损伤程度减轻,表现为血清ALT水平低,肝组织中MPO含量低,病理损伤轻.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gr-1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脏炎症反应基因表达的调节,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肝脏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