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55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697篇
预防医学   91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61篇
  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部分原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有关。远程心电监测具有实施、远程、准确等特点,结合人工智能可实现自动预警,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人工智能化的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2.
103.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如果不能对该疾病进行良好的治疗,就有很大可能导致脑梗死的现象出现,甚至有一部分患者会在7 d之内出现脑梗死的情况,后果相当严重。业已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因此,一定要选择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1]。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分别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综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105.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生和流行极易造成重大或是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型别多,一些疫源地的动物疫情仍然比较活跃,时而会波及到人间,因此早期发现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出及时准确的预警显得十分必要。在全球广泛开展传染病预测预警的大背景下,我国鼠疫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预测  相似文献   
106.
固定性斜视是指由于后天或先天因素及某一组拮抗肌高度挛缩或纤维变性,导致的一眼或双眼固定于某一斜视位上,不能向其他方向转动的现象[1].固定性内斜视与广泛纤维化综合征属于同一类型,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高度近视眼患者,发病过程多为渐进性,由于眼外肌被纤维组织所替代,致使眼球固定于特定位,以内、下转位置多见.手术的目的在于改善视功能与眼位,同时尽可能恢复眼球的运动功能.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1)内直肌完全断腱术;(2)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前徙术;(3)眶缘固定术;(4)阔筋膜移植矫正术.但这些常规手术远期效果多不理想[2].本文采用Jensen 直肌联结术联合超常量的内直肌后徙术,一次手术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预警价值。方法对1226例发病48 h的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719例健康人的血浆进行溶血磷脂酸(LPA)检测,总结其特点。结果观察组(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浆LPA水平均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结论 LPA是血小板活化早期释放的物质,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预警因子。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血肿扩大早期预警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NICP监测技术前瞻性地对158例HICH病例进行动态监护,经颅脑CT证实后分为血肿扩大(HE)组和血肿稳定(HS)组,并对两组NICP、脑灌注压(CPP)、血肿侧与健侧NICP的差值(D值)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全组符合血肿扩大诊断59例(37.3%),其中91.5%的病例发生于起病12 h以内;同时,HE组NICP及D值较入院首测均显著增高(P=0.001和0.000),而CPP以及HS组NICP、CPP及D值则均与入院首测无显著改变(P>0.05);对D值≥1.3 mm Hg的病例数分析,入院首测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而血肿扩大或24h后复测HE组为51例(86.4%),较HS组的7例显著增多(P=0.000);GOS评分HE组的良好率显著低于HS组(P=0.000),而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则显著增高(P=0.005和0.036),但两组中残及重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604和0.256).结论 NICP因其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能成为早期预警HICH后血肿再扩大的有效监测手段;而以D值作为观察指标时,这种预警可更为早期和敏感.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云南省边境地区建立持续动态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及时性,以提升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 选择3个边境县,以全覆盖的方式,于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持续监测医疗机构14个症状及6个症候群,收集小学每天学生缺勤信息和边境口岸入境人员发热信息,构建基于手机和电脑平台的症状监测预警系统。结果 采用EARS-3C和Kulldorff时空扫描的预警模型,发现皮疹、流感样症状和小学缺勤等多个监测信号源对手足口病、流感和水痘等常见传染病预警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前1~5 d预警)。系统简便易用,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强,以交互式图表及可视化地图的方式展示,相关人员能够随时掌握监测数据情况和预警信号的变化,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结论 该系统科学有效、操作方便,能实时发现边境地区常见传染病的暴发或聚集事件,实现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本地及跨境传染病暴发的风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