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方便临床医师了解神经肌肉病的最新进展,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收录的神经肌肉病相关文章进行筛选并整理,从临床诊断和治疗角度提纲挈领地介绍糖原贮积病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研究背景和最新研究亮点,并附相应参考文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理形态学、特殊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本组5例患者体格检查显示四肢远近端、躯体肌肉均匀萎缩;四肢肌张力不同程度降低,颈肌力量稍差,Gewer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肌电图显示多呈肌源性损害表现,其中3例伴强直样放电及飞机俯冲声。光镜下肌纤维束膜基本完整,染色不均,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肌浆内空泡形成,部分肌纤维内见大量颗粒状物质堆积,HE染色表现为颗粒蓝染,GMR红染,PAS深染,NADH-TR染色显示脱失。电镜观察部分肌原纤维间见糖原颗粒聚集,聚集的糖原颗粒部分游离分散,但大多形成膜包绕的空腔结构。结论:糖原贮积症Ⅱ型是一种罕见的进展性溶酶体贮积病,由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酸性α-葡糖苷酶(GAA)基因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晚发型GSDⅡ型患者临床多隐匿起病,对于疑似患者,可根据病理形态学主要受累肌肉内糖原沉积并结合电镜观察及临床表现而得出,确诊及分型则需依靠GAA酶的测定或缺陷酶热点基因突变分析。人重组α-葡糖苷酶治疗该病,使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原贮积病(GSD)患儿活体肝移植手术术中液体及内环境方面的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5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糖原贮积病而行亲体肝移植手术患儿的基本资料、住院天数、发病的年龄、症状、术前合并症及检查、手术及麻醉记录、液体种类、血气监测以及重症监护室(ⅠCU)的血气监测等。结果 5例GSD患儿手术时均存在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其中3例GSD-Ⅰ型、1例GSD-Ⅳ型和1例GSD-Ⅵ型,3个月~2岁出现首发症状,手术年龄为1~9岁。所有患儿的晶体液以5%葡萄糖为主,后输注了琥珀酰明胶、红细胞、血浆等液体。入室后只有1例患儿血气值基本处于正常范围,3例GSD-Ⅰ型患儿均是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其中患儿1入室后即为低钠、低钾血症,患儿3入室后为低钠血症;所有患儿在无肝前期间的最后1个血气值显示均处于代谢性酸中毒状态,GSD-Ⅰ型患儿的乳酸浓度仍继续升高,另外患儿1 K+浓度为2. 2 mmol/L,患儿3、5为高钾血症,患儿1、3、4为低钠血症。患儿4在术中最后1个血气时提示处于代谢性酸中毒状态,所有患儿此时血气中K+浓度均不正常(患儿1、2、4、5为低钾血症,患儿3为高钾血症),患儿1、2、5为高钠血症。入ⅠCU的第1个血气中,所有患儿均有3种以上的酸碱平衡以及血糖、电解质等方面异常,包括低钾、高钠、高血糖、高乳酸、酸血症或碱血症。结论 GSD患儿行肝移植手术术中内环境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等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围手术期风险非常大,这些给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加强监测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尽可能维持其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14.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代谢性疾病。1969年Bradley等首次肌肉活检诊断LSM。近年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均表现LSM,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糖原贮积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间断乏力、腹胀5年,加重伴尿黄14日于2005-12-21入院.入院查体:T 37.2℃,P120/min,R 18/min,BP 14.0/9.0kPa.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120/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下界位于肋下约8cm,肝区叩击痛阳性,脾大平脐,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卒中是导致年青人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大多数卒中病例仍然原因不明。Anderson-Fabry病是一种源于α-半乳糖苷酶缺乏与X连锁隐性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可导致伴发脑缺血的血管内皮病变。为评价Fabry病在年轻卒中患者中的重要性,作者检测了一群卒中患者中未确诊Fabry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人胎肝细胞移植治疗小鼠α-L-艾杜糖苷酶(IDUA)缺陷引起的黏多糖贮积症(MPS),观察移植后受体的免疫反应、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恢复情况。方法将已鉴定纯化的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5、10、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小鼠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ELISA法检测免疫指标IL-2、TNF-α、IFN-γ;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情况。结果胎肝细胞移植后能定植在受体肝脏中,受体在移植后第5、10、15天分别与移植前比较,血清中反映免疫状态的指标T细胞亚群、IL-2、TNF-α和IFN-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肝脏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显著提高(P<0.01),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随之衰减。结论人胎肝细胞移植给IDUA缺陷小鼠后,能够定植在受体肝脏中。然而由于免疫排斥反应,IDUA活性在移植后第5天达到高峰,但在第10天后下降至移植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糖原贮积症Ⅲ型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糖原贮积症Ⅲ型(GSDⅢ)及其缺陷酶 (糖原脱支酶 )进行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对 6例临床疑诊为GSDⅢ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糖原脱支酶的 33个外显子,测序。结果 GSDⅢ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低血糖、高血脂、生长迟缓、肝转氨酶升高和酸中毒,肾上腺素刺激试验符合GSDⅢ,生玉米淀粉治疗可以改善病情。对糖原脱支酶基因的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患儿 1未发现突变;患儿 2为外显子 8 (父源 1294C>T,L298L)和外显子 34(母源 4747G>T,E1450X)复合杂合突变;患儿 3为外显子 8(父源 1294C>T,L298L)和外显子 3(母源 10G>A)复合杂合突变;患儿 4为外显子 35纯合突变 (4664insCT);患儿 5为外显子 16(父源 2341delGCCATAGA,移码突变)和外显子 10(母源 1559G>A,R387Q)复合杂合突变;患儿 6为外显子 26(父源 3742G>A,G1115R)和外显子 12(母源 1686T>G,Y429X)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GSDⅢ临床表现多样,基因分析发现新的糖原脱支酶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对该家系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通过一代测序、琼脂糖凝胶电泳、real-time PCR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等方法对患者IDS基因进行检测并在其母亲身上验证;对该家系胎儿通过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Real-time PCR和MLPA皆显示患者IDS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其母亲IDS基因正常。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为正常男性。结论患者为IDS基因新发第2外显子缺失导致的MPSⅡ患者,其母亲非携带者;本研究结果拓宽了IDS基因致病变异谱;多方法联合应用检测IDS基因变异可对MPSⅡ进行准确的遗传学诊断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对肝脏病是比较熟悉和重视的,但对由遗传性缺陷所造成的肝脏疾患往往重视不够,也比较生疏.现在就生化角度,我们从1987年3月至2000年12月收集的2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