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80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525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38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881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84篇
  4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3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率为56%,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组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66%(21/32)和18%(2/11),二者差异显著(x2=6.65,P<0.05).随TNM分期上升,CK19mRNA阳性率增加(x2=18.03,P<0.01).结论:CK19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该方法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血行转移,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链球菌M蛋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得M蛋白粗品(pep -M) ,其不同剂量对银屑病组和健康人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s)增殖的影响用MTT方法检测。用3H -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ep -M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的作用。结果 :pep -M可以明显促进银屑病组和对照组的PBMCs增殖 (P<0.05) ;并且银屑病组PBMCs的增殖强度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ep-M不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DNA合成 ;相反 ,大剂量时出现Colo -16细胞死亡增多的现象 ,Colo -16细胞亚二倍体细胞的含量并未明显增加。结论 :pep -M对角质形成细胞没有直接的促增殖作用。它可能通过M蛋白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 2 98枚中CK的表达。结果 :(1)在转移淋巴结中 ,CK皆呈强阳性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为 10 0 %。在Ⅰ、Ⅱ、Ⅲc期无转移淋巴结中 ,CK皆呈弱阳性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4 .5 %、15 .1%和 16 .4 % ,3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Ⅰ、Ⅱ期病例的淋巴结中CK表达在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 3组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淋巴管浸润组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Ⅰ、Ⅱ期病例的淋巴结中CK表达及其他预后因素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淋巴结中CK表达、淋巴管浸润、术后治疗 3组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 3组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对子宫内膜癌的诸预后因素如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中CK表达、淋巴管浸润、术后治疗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淋巴结中CK表达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唯一相关因素。结论 :在无转移淋巴结中 ,CK表达与淋巴管浸润有关 ,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 21-1)及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结核性和32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中CEA、CYFRA 21-1含量,并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检查。结果:CEA、CYFRA 21-1对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56%和64%、95%,联合检测胸水脱落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提高到100%。结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具有互补作用,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理想的体外胚胎着床模型,并检测模型中人孵化后早胚细胞角蛋白、肌动蛋白和hCG。方法:孵化后早胚与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基质细胞共培养,观察胚泡在基质细胞层上的定位、黏附、铺展和侵入过程;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测定共培养系统中的细胞角蛋白和肌动蛋白;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测定培养液中的hCG水平。结果:胚泡和基质细胞共培养5h起,胚泡开黏附在基质细胞层上,最终侵入蜕膜化的基质细胞间。共培养48h后,细胞角蛋白仅仅在滋养层细胞中表达;肌动蛋白在人蜕膜化的基质细胞和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囊胚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液中的hCG水平明显高于囊胚单独培养的(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个能反映人胚泡黏附、铺展及侵入到人子宫基质细胞的体外着床模型,细胞角蛋白、肌动蛋白和hCG在着床早胚细胞中起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66.
细胞角蛋白-20mRNA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巢式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信使RNA(CK20 mRNA)的表达,以了解肿瘤细胞的微转移.方法 取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100枚盆腔淋巴结,巢式RT-PCR法检测其CK20mRNA的表达,同时取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组织及淋巴结20枚作为阴性对照.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CK20 mRNA在Ishikawa细胞及全部1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阳性率100%(敏感性100%).而在对照的5例正常子宫组织及20枚正常淋巴结中均未表达(特异性100%).18例子宫内膜癌中有16例经手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临床病理检查淋巴结均为阴性;而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有5例CK20 mRNA呈阳性表达,证实有肿瘤细胞的微转移,阳性率为31%.结论 CK20可以作为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微转移的标志物.Ⅰ、Ⅱ期子宫内膜癌中有约31%的病例存在有区域淋巴结的肿瘤细胞微转移,其术后复发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AE1、AE3、PCNA、CEA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16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甲状腺滤泡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角蛋白AE1、AE3和PCNA、CEA的表达,并与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甲状腺腺瘤比较.结果 AE1、AE3和PCNA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75%、100%和81.25%且多为强阳性表达,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基本不表达或仅弱阳性表达,CEA均无阳性表达.结论 AE1、AE3、PCNA阳性表达对甲状腺滤泡癌诊断有一定价值,而CEA对滤泡癌的诊断价值则有限.  相似文献   
68.
岳欣  王家仓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2):900-902
目的:探讨常规染色显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常规染色提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1-3N0M0),将常规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用CK19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1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随访期为50个月,所切除淋巴结的中位数为8个.总的5年生存率为53.7%,其中通过免疫组化发现的微转移检出率为32.3%(10/31)。淋巴结微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30%,低于无微转移患者的66.5%,P=0.036。结论: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易行的方法,且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明确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9.
赵德清  邓甬川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0):1552-1554
目的:探讨大肠癌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对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7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其中35例同时测定肠系膜静脉血的CK19 mRNA表达。结果:71例大肠癌惠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检出率为59.1%(42/71),肿瘤回流血(肠系膜静脉血)为68.6%(24/3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例患者中Duke’s分期C+D期的惠者CK19 mRNA表达率(84.6%)明显高于Duke’s A+B期(44.4%)的患者,X^2=7.86,P=0.05。CK19 mRNA表达与其他病理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CK19 mRNA在大肠癌外周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随病期进展,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70.
目前膀胱镜检查和尿液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仍是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近年来,多种无创的尿液肿瘤标记物特别是细胞角蛋白检测在BTCC的诊断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细胞角蛋白和其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