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1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413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159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59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668篇
内科学   877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774篇
特种医学   4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932篇
综合类   3532篇
预防医学   649篇
眼科学   2704篇
药学   1139篇
  11篇
中国医学   1134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820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81.
慢性肾病的进展被人们视为不可逆,最终导致以广泛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肾功能衰竭。全球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是否除非肾移植慢性肾纤维化就不可逆?肝细胞生长因子显著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日益被人们认识,本文即就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肾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83.
肝豆状核变性11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Ivilson's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铜代谢障碍并在体内蓄积是该病基本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我院自1984~199612年间,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病人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7例,女4例,男:女=1.8:1。初诊年龄5~13岁,其中10~13岁9例。自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4年,最短2周,以数月至1年为多见。家族史中,父母近亲婚配2例,亲属中患同种疾病者2例。 临床表现:以肝病为首发症状7例。11例中黄疸4例,纳差伴恶心呕吐4例,腹痛3例,颈静脉曲张2  相似文献   
84.
心率和呼吸动力学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心率和呼吸动力学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它比传统的线性方法(时间一频率法能更好地分析自主神经系统(ANS)的深层生理过程,由于心率变异(HRV)及呼吸运动(RESP)都可无创地进行测量,所以这种分析方法能更有效地预测病人的心脏性猝死等,对临床的诊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5.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研究动态与矽肺纤维化发生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是细胞增生与分化的重要调节机制。目前研究表明,矽肺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尘细胞产生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如PDGF-AA,IGF-1,FGF-EGF等;而这些细胞生长因子是通过何种途径发挥细胞增殖效应?是否与增加释放的细胞因子介导肺成纤维细胞GJIC功能下调有关?本文就细胞GJIC功能改变与在久肺纤维化发生的关系作一综述,推论,为矽肺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K—F环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7.
88.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89.
697例低体重儿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97例低体重出生婴儿分析表明:体重越低孕周越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早产低体重儿并发症多于足月低体重儿。孕35周以后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低体重儿死亡原因呼吸系统占疾病首位,其中新生儿窒息比例最大。达19%,  相似文献   
90.
<正> 患者男性,18岁,主因行为异常伴不自主运动二年加重二个月于1995年6月7日入院。 患者二年前始出现行为异常,大小便不避人,同时伴有左上肢不自主运动,精细动作受限,尚能坚持学习,之后症状呈缓慢进行性加重,半年前因左上肢不自主运动不能写字而停止学业,同时出现构音不清,说话呈鼻音并伴有不自主傻笑,二个月前又出现右手不自主运动,不能持物,行走不稳,语言基本不能被听清,生活不能自理,并出现伤人及自伤现象,曾在院外行头部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T_1加权像呈低信号,T_2加权像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