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11篇
  免费   6414篇
  国内免费   4459篇
耳鼻咽喉   1259篇
儿科学   1403篇
妇产科学   916篇
基础医学   6019篇
口腔科学   3234篇
临床医学   18385篇
内科学   10718篇
皮肤病学   938篇
神经病学   2480篇
特种医学   4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12113篇
综合类   40129篇
预防医学   9213篇
眼科学   2171篇
药学   18841篇
  184篇
中国医学   15041篇
肿瘤学   2935篇
  2024年   917篇
  2023年   3338篇
  2022年   2961篇
  2021年   3494篇
  2020年   3441篇
  2019年   3583篇
  2018年   1841篇
  2017年   3046篇
  2016年   3275篇
  2015年   4098篇
  2014年   6559篇
  2013年   6165篇
  2012年   7976篇
  2011年   8499篇
  2010年   7806篇
  2009年   7582篇
  2008年   9210篇
  2007年   8291篇
  2006年   7199篇
  2005年   8107篇
  2004年   6632篇
  2003年   6152篇
  2002年   4991篇
  2001年   4420篇
  2000年   3578篇
  1999年   2882篇
  1998年   2445篇
  1997年   2246篇
  1996年   1968篇
  1995年   1786篇
  1994年   1381篇
  1993年   874篇
  1992年   757篇
  1991年   769篇
  1990年   643篇
  1989年   624篇
  1988年   219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脂质参数与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26例T2DM患者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以及脂质三角相关指标(TC/HDL-C、TG/HDL-C、LDL-C/HDL-C)。根据DKD临床诊断标准和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Ⅰ~Ⅱ期组136例,Ⅲ期组55例,Ⅳ~Ⅴ期组3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脂质参数与DKD发生的关系。结果:与Ⅰ~Ⅱ期组相比,随着DKD分期加重,TC、TG、LDL-C、LDL-C/HDL-C、AIP水平明显增高(P<0.01)。LDL-C/HDL-C和AIP与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24;r=0.769,均P<0.05)。LDL-C/HDL-C和AIP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04)。结论:LDL-C/HDL-C和AIP对T2DM合并DKD病情进展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骨组织损伤后需要恢复原形态及功能,然而目前常用的骨移植方法因存在供体来源、并发症等问题而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寻求新的骨再生策略。近年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调控受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分化功能,可成为促进骨再生的潜在治疗载体。本文将系统综述外泌体的性质及其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为其在骨再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正>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及脾血管毗邻关系密切,当胰体尾部发生病变或损伤时,如果无条件单纯摘除病变,一般均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手术操作容易,且并发症少,手术近期效果好。但是健康脾脏的切除也不可避免导致患者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功能的减退。我院共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14年12月施行保留脾脏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强化超滤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系统化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结束时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体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护理组患者的干体质量和血压较治疗前降低更明显。结论系统化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强化超滤透析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干体质量,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按照术后预防DVT所采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DVT发生率、皮下瘀斑情况、血小板数值、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果术后2组患者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10 d 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 2组患者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显著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吴小义 《新中医》2020,52(13):169-171
目的:观察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对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弹力袜、抬高下肢、按摩、饮食护理、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涌泉和足三里。2组均观察14 d。每天检查肢体的疼痛、肿胀、麻木症状,下肢皮肤色泽和温度有无变化,计算2组的DVT发生率,治疗前后测量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肿痛、麻木和血流变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和皮色改变的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减慢(P0.05),下肢周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涌泉和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发生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70.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并且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其中气郁质的表现多与心理性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危机和压力使年轻人成为气郁质的高发人群,因此探究气郁质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所发表的气郁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重点从气郁质的人群分布调查研究、体病相关研究、调体干预研究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对目前关于气郁质的研究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思考,并提出气郁质研究应在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或临床干预调体研究,揭示气郁质的本质和其量化诊疗标准,丰富气郁质的理论数据支持,促进中医体质学与多学科的交互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