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6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构建含有蚓激酶基因(Lumbrokinase,LK)cDNA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BCP-LKR,以200μg、500μg、1000μg、2000μg的剂量梯度注入泌乳期黑白花奶牛乳腺,转染泌乳期奶牛乳腺组织获得暂时表达,并以500μg为最佳表达剂量。利用脂质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通过G418进行筛选得到了阳性细胞克隆,克隆扩大培养后病毒上清感染NIH3T3细胞进行滴度测定,最高滴度为1×104CFU/ml。再用收获的病毒上清转染妊娠期奶牛乳腺组织,产后奶样经FAPA法检测蚓激酶活性,结果表明牛奶具有明显的纤溶活性,也就是说蚓激酶基因已经整合到奶牛乳腺组织并能实现相对稳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2.
徐宝林  高宏艳 《中国卫生产业》2012,(32):82+84-82,84
目的?对蚓激酶肠溶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82例,采用常规治疗;乙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蚓激酶肠溶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1例患者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蚓激酶肠溶片对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吴后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0):830-830
蚓激酶胶囊是新一代溶栓杭栓制剂 ,自1997年1月开始 ,我们用其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 ,男14例 ,女10例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7 3岁 ,均为住院病人 ,经临床化验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断 ,均并发下肢病变 ,其中下肢疼痛17例 ,感觉减退、麻木、酸胀等感觉异常7例。对照组为糖尿病并发下肢病变患者20例 ,男13例 ,女7例。年龄39~80岁 ,平均年龄54 5岁 ,其中下肢疼痛16例 ,感觉异常4例。两组资料进行x2 检验 ,无显著差异 ,有可比性。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单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作用,以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9例和干预治疗组63例,分别单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测定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和MRI显示缺血灶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1),干预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治疗组MRI缺血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5±2.103)分比(4.726±2.013)分],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加[(5.492±2.027)分比(4.597±1.946)分],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提高糖尿病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对照组C组只用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及应激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9%,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64.0%,B组优于A组,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临床治疗后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均显著优于 C组,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使用药物治疗后病症消失的时间和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所用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蚓激酶或阿托伐他汀配合阿司匹林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见于神经内科患者,严重者可演变为脑梗死。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我科有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住院行抗凝治疗。其中6例多次发生TIA。经积极处理而完全缓解,避免了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联合蚓激酶胶囊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穿刺活检确诊IgA肾病和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50例,对照组(n=25例)用益气养阴方,蚓激酶组(n=25例)用益气养阴方联合蚓激酶胶囊,均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u-PA、PAI-1,血清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量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清肌酐、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两组间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蚓激酶组总有效率达96%。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蚓激酶胶囊能显著改善IgA肾病患者血液流变、降低血尿、蛋白尿,缓解临床症状,对IgA肾病有较好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任于果  宫鹏  李维祖 《安徽医学》2010,31(10):1227-1229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和蚓激酶长期联合治疗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167例脑梗死患者在出院后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和蚓激酶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50mg每天1次+蚓激酶2粒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50mg每天1次,观察2年内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氯吡格雷和蚓激酶联合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率(10.97%),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和蚓激酶长期联合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临床疗效确切明显,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9.
<正>自Brescia和Cimino于1966年发明了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才真正进入"慢性透析时代",尿毒症患者的长期生存才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尿毒症透析患者的长期性血液透析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最常使用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百奥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入选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1,每日静滴一次,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百奥蚓激酶胶囊0.52,每日三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用药前减少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进行SF-36评分PF,RP、RE、SF、BP、VT、MH、JGH的平均评分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奥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