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56篇
  免费   4412篇
  国内免费   10186篇
耳鼻咽喉   469篇
儿科学   1172篇
妇产科学   571篇
基础医学   8953篇
口腔科学   2326篇
临床医学   20218篇
内科学   6738篇
皮肤病学   693篇
神经病学   3969篇
特种医学   3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0篇
外科学   17819篇
综合类   27793篇
预防医学   3185篇
眼科学   2613篇
药学   6735篇
  78篇
中国医学   3061篇
肿瘤学   3849篇
  2024年   548篇
  2023年   1879篇
  2022年   1674篇
  2021年   1910篇
  2020年   1863篇
  2019年   1846篇
  2018年   985篇
  2017年   1643篇
  2016年   2275篇
  2015年   2754篇
  2014年   4289篇
  2013年   5004篇
  2012年   6426篇
  2011年   8442篇
  2010年   7091篇
  2009年   7254篇
  2008年   7339篇
  2007年   7169篇
  2006年   6757篇
  2005年   6514篇
  2004年   5466篇
  2003年   4658篇
  2002年   3627篇
  2001年   2963篇
  2000年   2324篇
  1999年   1736篇
  1998年   1526篇
  1997年   1338篇
  1996年   1225篇
  1995年   1046篇
  1994年   877篇
  1993年   575篇
  1992年   628篇
  1991年   554篇
  1990年   469篇
  1989年   470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拇趾背皮瓣在手指背电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区级医院做这样复杂的手术是本刊选登此文的理由。但要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显微外科手术适应证选择的三大原则,即在效果相同情况下能用简单手术就不用复杂的显微外科手术;能用邻近组织就不用游离组织移植.只能用次要部位组织修复重要部位组织。如本文中有10例拇指背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示指背(桡)侧岛状皮瓣(可带肌腱)、示指背侧转移皮瓣、第一掌骨背侧皮瓣或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等,无论从手术成功率、皮瓣功能和外观都比游离躅趾背皮瓣更合适。对另外10例手部较小皮肤缺损,选用邻指皮瓣或邻指翻转筋膜瓣修复;较大皮肤缺损可选用掌背(尺、桡侧)岛状皮瓣、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指侧方皮瓣等修复。也可用传统皮瓣修复。王澍寰院士在“指端植皮的选择与晚期疗效”中曾说。很多邻指皮瓣的边缘与正常皮肤已融为一体,几乎找不出植皮所在,说明手部皮瓣在外形上具有其他植皮无可比拟的优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2.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两种不同分离、传代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比较不同分离、传代方法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取怀孕15d的大鼠,分别用机械分离法和含0.01%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海马区细胞,均以1×106/mL的活细胞密度接种到无血清的NSCs培养基中培养,分离纯化至P5代。以含10%胎牛血清(FBS)和2%多聚赖氨酸的DMEM/F12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机械分离组获得的活细胞及培养后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明显多于胰蛋白酶消化组,其细胞贴壁率却高于胰蛋白酶消化组。取神经干细胞球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分别呈Nestin、β-tubulin-Ⅲ、GFAP和O4阳性反应。结论大鼠胚胎海马区有NSCs存在,离体培养时能分裂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机械分离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实验情况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以稳定高效地培养出NSCs。  相似文献   
73.
Neprilysin基因在大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寒  唐洲平  唐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18-3219,3223
目的探讨人Neprilysin基因在小鼠MS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s,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Neprilysin—pEGFP重组质粒,将此Neprilysin—pEGFP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进MSCs中,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该基因在MSCs中的表达效率。结果经酶切鉴定得到系列正确的重组Neprilysin—pEGFP。Neprilysin可在MSCs中表达且通过脂质体传染的效率是20%。结论获得了表达Neprilysin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为进一步探讨将该细胞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4.
75.
采用自体输血和/或血液稀释技术,可使手术中不用或少用库存血,从而减少输库血发生的各种反应及输血传染病(传染性肝炎和艾滋病)的发生,缓解供血来源不足,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减少DIC的发生,因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2000年5月至今,对择期大手术应用血液稀释技术,实施自身输血,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排泄及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体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 烧伤后机体发生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尽早封闭、修复缺损皮肤并最大可能地恢复皮肤功能与外观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的。烧伤后若有一个性能优良的创面覆盖物可暂时起到皮肤屏障功能的部分作用,因此,烧伤创面覆盖  相似文献   
77.
趾蹼血管分型的临床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120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病例,对趾蹼间的血管形态和交通情况进行观察,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观察120例156侧趾蹼,对第一跖骨背动脉和第一趾底动脉在趾蹼间的走向、口径以及两者的交通支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型。结果按孙博的分型方法:Ⅰ型72侧,占46.2%;Ⅱ型57侧,占36.5%;Ⅱ型7侧,占4.5%;Ⅳ型3侧,占1.9%;Ⅴ型15侧,占9.6%;另有2侧(占1.3%)第一跖骨背血管口径〉1mm,虽发出趾背动脉供养蹲趾胫侧和第二趾腓侧,但在趾蹼内与趾底血管无吻合,故称之为孙博Ⅵ型。结论(1)从解剖形态看应增加孙博Ⅵ型较全面;(2)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趾蹼间血管可以简单分为三型:Ⅰ型交通支口径在0.5mm以上。Ⅱ型交通支在0.5mm以下。Ⅲ型无交通;(3)手术中采用第一套或第二套供血系统,首先要看趾蹼间血管的交通支,即按本组的分型属Ⅰ型采用第一套供血系统,Ⅱ、Ⅲ型采用第二套供血系统。  相似文献   
78.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9.
移植人羊膜细胞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究大鼠TBI后脑内移植人羊膜细胞(HACs)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HACs经分离、Hoechst33342标记后重悬调整细胞浓度为10^5/μl;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打击大鼠脑皮层后肢运动区域,损伤后24h经微量注射器和立体定向仪将Hoechst33342标记的HACs 10μl分别移植于挫伤灶中心和挫伤灶边缘;在TBI后的28d内采用钉板平衡木行走测试大鼠运动功能变化,运动功能检测结束后取出脑组织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治疗组滑落脚步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的HACs呈蓝色荧光;部分移植HACs可见MAP-2阳性表达。结论 移植HACs使大鼠TBI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0.
Ross手术自196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被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病变。Ross手术经历了诸如根部置换、圆筒形包埋技术、瓣环缩小技术、Ross—Konno手术和自体肺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Ross—Kabbani手术或RossⅡ手术)。由于自体肺动脉瓣有不需抗凝、大小适宜、能存活、生长和长期耐久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和对细菌性心内膜炎有抵抗力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妊娠期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现就Ross手术的外科技术、手术指征、选择标准、外科处理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病变的临床应用进展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