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7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92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451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3342篇
内科学   539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251篇
特种医学   8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443篇
综合类   7611篇
预防医学   1245篇
眼科学   389篇
药学   3004篇
  30篇
中国医学   1193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519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311篇
  2013年   1242篇
  2012年   1627篇
  2011年   1778篇
  2010年   1719篇
  2009年   1580篇
  2008年   1584篇
  2007年   1417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338篇
  2004年   993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851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51.
从脊柱运动学来讲,斜扳法符合力学中的杠杆原理。  相似文献   
52.
患者,女,52岁,因突发呼吸困难5h入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20a,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a。X线表现:右肺外带异常透亮,并见压缩肺组织边缘,肺压缩约50%,压缩之肺组织上部见致密斑点影(见图1)。气管纵隔明显左移,左膈明显升高达左胸中部,经透视证实为左膈疝,疝入胸腔组织为胃(见胃泡)。左肺野上部透亮度明显增加,并见清晰光滑边缘,结合透视证实为左肺自发性气胸。双侧胸廓较对称,未见明显塌陷改变。X线诊断:右肺陈旧TB;双侧自发性气胸伴左膈疝形成。讨论: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和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突然破裂而引起的胸腔积气。自发…  相似文献   
53.
食管癌术后迟发膈疝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立阳  姜达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01-3301
患者男,70岁:因发热伴胸闷憋喘1周于2008年2月3日收入院3年前曾行食管癌根治术:查体:体温38.2℃.呼吸25次/min,心率110次/min.血压138/84mmHg。神志清,精神不振,呼吸略促。左胸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壤痕气管右移,左肺呼吸音弱。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胸部CT示左侧胸腔胃.左胸包裹性积液.钡透见吻合口宽约1.5cm钡过通畅,胸腔胃无异常,幽门排卒迟缓,左胸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粘连.血常规,WBC13.61×10^9L,N90.8%、入院后给抗生素、对症及支持治疗,左侧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54.
本组共收集我院1999年11月至2004年11月旌行的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mesh)病例共28例,共计33侧,(5例为双侧)按中华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纽颁布的分型方法:Ⅱ型12例,Ⅲ型10例(15侧)。Ⅳ型6例,均为男性年龄57到83岁,平均73岁。其中斜疝18例(包含合并股疝1例,合并切口疝1例)。直疝5例,双侧斜疝3例,双侧直疝1例,斜疝合并直疝1例。  相似文献   
55.
骶髂关节周围脂肪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49例Ⅴ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惠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不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Ⅰ组)、联合单侧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Ⅱ组)、联合双侧下斜肌对等切断减弱术(Ⅲ组)及联合双侧下斜肌不对等切断并部分切除减弱术(Ⅳ组)治疗Ⅴ型斜视。结果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采用四种方式治疗后,眼位正位,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双侧下斜肌功能对等,术前术后原在位度数和上下注视25。斜视角之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根据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眼位矫正满意,同时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周建军  高峰  杜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2):1293-1293,1301
患者女性,53岁。不能左侧卧位近1月,下蹲时感腹痛、左侧胸闷1周,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史:1993年外伤致左肱骨骨折。体检:T:37.2℃,P:86次/min,R:22分/次,BP:120/80mmHg,呼吸稍促,左肺呼吸运动度减弱,胸廓无压痛。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正常。心脏无阳性体征。腹平,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上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5×109/L,NCU:62.8%,HGB:42g/L,PLT:147×109/L。影像学检查X线示:胸部后前位左下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膈面上升,…  相似文献   
58.
创伤性膈疝系外伤后引起膈肌破裂,导致腹腔脏器疝入胸腔。我院近期收治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例1:男33岁。因车祸外伤住院,感左侧胸部及左腹部剧烈疼痛伴气短,急诊胸片可见左肺下野大的半圆形透亮区伴有气液平面,左侧膈肌显示不清,考虑左侧外伤性膈疝。CT诊断为左侧膈疝。急诊手术,术中所见胸腔内有少量血性液体,胃位于胸腔内,食管裂孔处见膈肌有长约8cm裂口,将胃还纳腹腔,缝合膈肌,脾破裂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以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腹内斜肌双岛状瓣(简称同蒂双岛状瓣)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同蒂双岛状瓣修复10例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包括下颌骨体部、下颌角和下颌骨升支及其周围软组织,其中有7例还包含髁突的缺损)。结果10例同蒂双岛状瓣移植均获成功,仅1例出现局部轻度感染,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颌面外形两侧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且供区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同蒂双岛状瓣具有切口隐蔽、单一,对供区功能影响小,软硬组织复合缺损同期修复效果好等特点,是半侧下颌骨复合周围软组织大型缺损功能重建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60.
目的联合应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和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探讨理想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12月,对30例成人腹股沟疝行腹腔镜下修补。以腹壁下血管内侧缘为界,把疝薄弱区纵行分成内侧和外侧,内侧采用改进的TAPP方法,外侧仍用IPOM方法。沿腹壁下血管内侧缘纵行剪开腹膜后向内侧游离的区域内基本上是无血管区,亦无重要的神经,组织疏松极易游离,数分钟内即可分离出所需要的面积(7.5 cm×6.5 cm)。补片的材料亦分为内侧和外侧,内侧是聚丙烯材料,外侧应用Proceed补片。结果30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时间单侧30~40 min,平均35 min,双侧50~60 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5 ml,术后第2天可离床活动,术后3~4天出院,术后2周均恢复工作。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9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股沟部和全身无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TAPP和IPOM后,能体现微创的原则,易掌握,损伤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