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85篇
  免费   19359篇
  国内免费   20153篇
耳鼻咽喉   2688篇
儿科学   3333篇
妇产科学   2911篇
基础医学   28311篇
口腔科学   5898篇
临床医学   33916篇
内科学   29337篇
皮肤病学   5596篇
神经病学   5831篇
特种医学   76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7篇
外科学   17213篇
综合类   81488篇
预防医学   12986篇
眼科学   3953篇
药学   29612篇
  323篇
中国医学   17528篇
肿瘤学   29930篇
  2024年   2069篇
  2023年   6805篇
  2022年   6349篇
  2021年   7635篇
  2020年   6968篇
  2019年   7643篇
  2018年   4408篇
  2017年   6713篇
  2016年   7808篇
  2015年   8455篇
  2014年   12215篇
  2013年   12542篇
  2012年   17257篇
  2011年   19089篇
  2010年   17529篇
  2009年   18054篇
  2008年   20614篇
  2007年   18554篇
  2006年   17272篇
  2005年   17527篇
  2004年   14472篇
  2003年   12245篇
  2002年   9778篇
  2001年   8833篇
  2000年   7119篇
  1999年   5684篇
  1998年   4590篇
  1997年   3968篇
  1996年   3411篇
  1995年   2928篇
  1994年   2510篇
  1993年   1619篇
  1992年   1552篇
  1991年   1366篇
  1990年   1093篇
  1989年   1176篇
  1988年   346篇
  1987年   237篇
  1986年   204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化脓性关节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化脓性关节炎组,选取同期35例单纯骨关节炎患者作为骨关节炎组,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液中sTREM-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对化脓性关节炎组和骨关节炎组患者关节液中sTREM-1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患者sTREM-1、CRP及ESR水平在化脓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观察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液sTREM-1水平、血液CRP水平、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指标水平最高;化脓性关节炎组患者关节液sTREM-1水平为(82.05±62.97)ng/L高于骨关节炎组的(43.36±7.4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8,P<0.001);关节液sTREM-1、血液sTREM-1、CRP水平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41、0.785;关节液sTREM-1水平较低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分布优于关节液sTREM-1水平较高的患者(Z=2.260,P=0.024)。结论化脓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液和血液sTREM-1表达水平的上调,可作为诊断化脓性关节炎的辅助指导,术前检测关节液sTREM-1水平也有助于预测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miR-138介导ERK和AK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NSCLC细胞株A549分成Az组、Am组和Ay组,Az组A549细胞转染空载体,Am组转染miR-138-mimics,Ay组转染miR-138-inhibitions,采用RT-PCR法检测miR-138、ERK和AKT mRNA水平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ERK和AKT蛋白,分别用Transwell法和MTT法检测A459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RT-PCR检测三组miR-138、ERK和AKT mRNA水平变化:Ay组ERK和AKT mRNA水平变化最高,Az组其次,Am组最低; Am组miR-138水平变化最高,Az组其次,Ay组最低(均P <0. 05)。Westernblot法检测三组ERK和AKT蛋白表达:Ay组ERK和AKT蛋白表达最高,Az组其次,Am组最低(均P <0. 05)。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A549细胞凋亡程度:Am组A549细胞凋亡最多,Az组其次,Ay组最低,Am组A549细胞凋亡数量较Ay组多,说明A549细胞凋亡随miR-138水平增加而上升(均P <0. 05)。Transwell检测三组A549细胞迁移能力:Ay组癌细胞迁移能力强,显微镜下细胞数量多,Am组癌细胞数量较Az组少,迁移能力较弱(均P <0. 05)。MTT检测三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Ay组细胞增殖能力最高,Az组其次,Am组最弱(均P <0. 05)。结论 miR-138在NSCLC细胞株A549的迁移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表达可调控ERK和AKT信号,抑制细胞迁移和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均采用VATS手术治疗,A组(5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B组(60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B组患者(13.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   探讨lncRNA 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248例患者,采用χ2检验分析lncRNA ABHD11-AS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吸烟状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BHD11-AS1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意义;应用qRTPCR方法检测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体外功能测定评估敲低ABHD11-AS1对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探讨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结果   lncRNA ABHD11-AS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吸烟患者较少(P=0.02),分期更晚(P < 0.01);ABHD11-AS1高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ABHD1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细胞株中高表达;敲低ABHD11-AS1的表达可抑制体外细胞增殖和迁移;敲低ABHD11-AS1表达抑制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  结论   ABHD11-AS1可能通过促进STAT1和STAT3癌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性难愈合创面大鼠的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氧化应激模型组24只、贝复济阳性对照组24只、拔毒生肌膏实验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采用表柔比星复合皮肤缺损建立72只氧化应激性创面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造同样大小创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外敷生理盐水纱条,每天换药一次。分别在建模后3、6、12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浊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溶菌酶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壮药拔毒生肌膏和贝复济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6天和12天后创面愈合率(P0.05);壮药拔毒生肌膏可以显著提高氧化应激模型大鼠12天后血清和组织EGF含量以及3天后血清溶菌酶、EGF、VEGF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拔毒生肌膏组3天后、6天后、12天后组织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创面水肿及炎性反应严重,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壮药拔毒生肌膏干预后可以减轻水肿及炎性反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结论壮药拔毒生肌膏对氧化应激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创面组织生长情况,其作用与促进EGF、VEGF表达及提高溶菌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蛋白表达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乳腺癌其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68例病灶内EMMPRIN、VEGF-C和LVD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EMMPRIN、VEGF-C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增生组的LVD为(8.38±3.18),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分别为(9.80±2.78)、(10.82±5.51),三组L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EMMPRIN和VEGF-C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5)。结论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MPRIN和VEGF-C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