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8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377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649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1238篇
内科学   411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4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970篇
综合类   2559篇
预防医学   674篇
眼科学   479篇
药学   918篇
  16篇
中国医学   903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多种肾小球疾病发展的共同病理途径.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FSGS方案的核心药物,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多数患者呈现激素耐药,且长期使用激素可导致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2.
多节族蛋白家族成员Bmil和EZH2涉及到某些人类癌症的恶性转化和生物侵袭性。本文作者探讨了Bmil和EZH2表达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结节中的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HCC、14例不典型增生结节和14例混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HC—CC)中Bmil和EZH2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观察培养HCC细胞(HuH7和HepG2)中Bmil和FZH2消减后的效应。结果发现,Bmil在胆管细胞中恒定表达,而在肝细胞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23.
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可应用肝静脉暂时性节段性阻塞的方法,就该技术的历史、现状、步骤、影像学评估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报道手指中、末节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本组采用吻合趾-指动、静脉和缝合神经的方法再造手指43例56指。结果 本组43例56指全部成活,其中有8例术后发生动脉危象,4例发生静脉危象,经积极处理或手术探查均成活。31例随访8个月~5年,患对再造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拇、手指Ⅱ、Ⅲ度缺损时采用本术式具有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但需要术具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通过短节段内固定、ACPC椎体成形,在围手术期内对该手术方法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自2003年5月~2003年11月对32例(35个椎)不同程度的胸腰椎骨折在短节段内固定下行ACPC椎体成形治疗。结果32例(35个椎)ACPC植骨量平均7.2g;32例中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剧,无肺栓塞等发生;32例中20例23个椎有完整的资料,发生ACPC渗漏15例18个椎,渗漏率78.2%,其中椎管内渗漏4例5个椎,占21.7%,椎体外渗漏9例11个椎,占47.8%,椎间隙渗漏2例2个椎,占8.6%。结论渗漏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但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26例,平均随访2年半(30个月).观察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背痛、腿痛、发热、盗汗、病灶情况、窦道愈合、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影像学观察包括:病变节段的后凸、椎间高度、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系统姿态保持等.结果 术后1年临床症状消失,融合节段前柱高度恢复、保持并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恢复并保持腰椎前中柱高度、早期下地活动等,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例。侧位片上均有骨折椎体楔变。其中7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3%(37%~82%),前后脱位程度30%~100%,7例同时合并侧方脱位。41例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3例,至少一个伤椎不稳定的邻近双节段骨折18例。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2岁(24~62岁)。所有伤患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胸腰段21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8例,D级5例,E级4例,另马尾神经损伤3例。术前Cobb角平均29.6。(17039。)。结果:手术时间2.3h~4.1h,平均2.9h;术中出血400ml~1900ml,平均约870ml。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良好、脱位纠正。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评分:A级3例,B级3例,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马尾神经损伤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复查仅1例伤椎固定钉穿透椎体外壁。本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症状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8.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000年5月~2002年12月共手术治疗跟骨骨折24例(26侧):距下关节外跟骨体骨折3侧(1侧可吸收钉内固定、2侧钢板内固定);距下关节内骨折23侧,Essex-lopresti分类舌状骨折10侧、关节压缩型骨折13侧,全钢板内固定,3侧关节压缩型骨折加植骨。[结果]经6~22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26侧中优16侧、良8侧、可2侧,优良率92.3%。[结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复位好,并发症、后遗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近节指背、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我院于2001年~2002年,应用掌背静脉逆行皮瓣修复近节指背、指腹软组织或皮肤缺损26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外观佳。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需植皮、易推广,为指近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晚期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远期手术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单一手术(动-静脉转流术)与联合手术(转流术联合腰交感神经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观察术后3,5年的临床疗效。 结果示,联合手术组术后3,5年并发症发生率5.5 %(1/18),16.7 %(3/18)明显少于单一手术组的17.6 %(3/17),47.1 %(8/17)(P<0.01,P<0.05);术后3,5年患肢血流量前者多于后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提示: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