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42篇
  免费   4953篇
  国内免费   4099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500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4716篇
口腔科学   1505篇
临床医学   21206篇
内科学   3046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780篇
特种医学   66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39626篇
综合类   50161篇
预防医学   7602篇
眼科学   443篇
药学   19312篇
  359篇
中国医学   18817篇
肿瘤学   685篇
  2024年   839篇
  2023年   2748篇
  2022年   2472篇
  2021年   3529篇
  2020年   4485篇
  2019年   4138篇
  2018年   1711篇
  2017年   3802篇
  2016年   4415篇
  2015年   5276篇
  2014年   9868篇
  2013年   9908篇
  2012年   11920篇
  2011年   12980篇
  2010年   11854篇
  2009年   10885篇
  2008年   10546篇
  2007年   9524篇
  2006年   8298篇
  2005年   7765篇
  2004年   6694篇
  2003年   5814篇
  2002年   4796篇
  2001年   4422篇
  2000年   3525篇
  1999年   2748篇
  1998年   2097篇
  1997年   1790篇
  1996年   1595篇
  1995年   1370篇
  1994年   1074篇
  1993年   735篇
  1992年   534篇
  1991年   547篇
  1990年   414篇
  1989年   473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诊断、术式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32例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分别摄术前及术后随访之颈椎正侧位、伸屈侧位X线片及颈椎MR检查。32例均经前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以颈椎不稳节段与颈椎主要退变节段重合,并行减压内固定患者为A组,共7例;对25例颈椎不稳与颈椎病节段不重合,以其中仅处理颈椎病节段9例为B组;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颈椎不稳节段16例为C组。以“40分”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情况予以评价,对数据分别行组间均值t检验及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 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改善率61.2%。A、B、C组间均值t检验: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各组内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随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中,不稳节段与主要退变节段关系密切但往往并不重合。通过颈前路手术,在处理颈椎病节段同时处理相邻颈椎不稳节段,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2.
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骨折手术治疗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4):1913-1913
《骨折手术治疗原理》原著第一版出版于1987年,很快成为欧美大陆各级创伤骨科医生标准的参考书。由于销售量巨大,2005年本书第三版出版。该书的作者是Schatzker和Tile医生。Schatzker早年师从AO理论的创始人Miiller教授,并将《AO内固定手册》译成英语,曾任AO基金会主席,他提出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至今仍广泛应用。Tile提出骨盆与髋臼骨折AO分类,并出版了广受欢迎的《骨盆与髋臼骨折》一书。两名作者积40年临床经验撰写的这本书,主要介绍各种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方法,并对AO理论,内固定器械的演变,最新的锁定钢板以及微创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3.
鼻内镜下骨移植修复术治疗眶内壁击出性骨折缺损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我院收治 3例眶内壁骨折缺损患者 ,行骨移植修复术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35岁。因车祸右腿胫腓骨骨折 2h收入我院骨科。入院 3d因右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请我科会诊。行鼻眼冠状位CT检查 ,报告为上颌窦前壁、眶下壁骨折 ,眶内壁击出性骨折 ,右侧颧弓骨折。于伤后 7d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 ,可见鼻中隔近鼻腔底处骨折 ,成角畸形 ,角顶端偏向左侧 ,黏膜撕裂。先行鼻中隔矫正术 ,切取鼻中隔软骨留下备用 ;鼻中隔矫正整复术后 ,再于鼻内镜下切除右侧钩突、开放同侧筛房、清理淤血及碎骨片 ,发现眶内壁缺损 1cm× 1cm ,…  相似文献   
994.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8月~2005年2月,我院采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10例15椎.椎体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置入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充填.结果10例术后24 h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 d可下地行走,3 d出院.术后第2天常规行X线复查,1例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少许渗漏,未见神经压迫症状.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18.34±3.25)mm,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为(20.61±1.34)mm(t=2.1475,P=0.00);术前骨折椎体中线的高度为(14.40±2.56)mm,术后椎体中线的高度为(19.56±1.28)mm(t=3.1866,P=0.00);术前骨折椎体后缘的高度为(23.88±1.89)mm,术后椎体后缘的高度为(24.47±2.03)mm(=1.2956,P=0.15),均提示伤椎前中部高度恢复明显.后凸畸形纠正范围13°~26°,平均19°.10例随访3~6个月,平均5.2月,未诉明显疼痛,X线示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99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手术除直接清除椎管前方致压物,还具有较多范围的减压作用,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理想.本院自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用此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人57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5年4月收集38例胫骨平台骨折分别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X线片检查2例无法明确诊断,骨折分型错误6例;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分型均正确。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确立诊断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分型和指导治疗方面,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明显优于前者。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骨科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以张力带原理治疗骨折应用最多。由于张力带将造成骨折分离的剪力转化成经过骨折处的压应力,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特点,所以其效果也尤为显著。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04年9月应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踩关节骨折、鹰咀骨折、肩峰骨折、脱位(肩锁关节)、肱骨外科颈骨折、  相似文献   
998.
腕管是腕部一个较大的骨纤维管,其内有拇长屈肌和4根手脂的指浅、深屈肌以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此管内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较为多见,病因较多,常与外伤、骨折固定不当、职业劳动等有关.自1996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肱骨近端骨折MIPPO术后的患者,采取了指导和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患肢肢端血运及有无神经损伤-垂腕现象,指导患者尽早功能锻炼的方法。结果32例患者,优24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差的1例为肱骨头缺血坏死所致。结论良好的手术、精心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有效的防止了骨不连和骨坏死的发生,促进了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比带粗隆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自2004年2月~2006年2月所实施的43例带大粗隆柄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内实施DHS内固定治疗的70岁以上患者68例(不包括EvansⅠ、Ⅱ型)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带大粗隆柄的人工关节置换对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