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13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833篇
耳鼻咽喉   272篇
儿科学   585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897篇
口腔科学   2267篇
临床医学   5324篇
内科学   2202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666篇
特种医学   15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600篇
综合类   10482篇
预防医学   1323篇
眼科学   590篇
药学   3594篇
  47篇
中国医学   1367篇
肿瘤学   330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621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661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476篇
  2013年   1612篇
  2012年   2065篇
  2011年   2282篇
  2010年   2171篇
  2009年   1994篇
  2008年   2347篇
  2007年   2261篇
  2006年   2009篇
  2005年   2316篇
  2004年   1999篇
  2003年   1833篇
  2002年   1473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909篇
  1999年   773篇
  1998年   698篇
  1997年   665篇
  1996年   598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418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患者,女,9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1周”入院。查体:心尖搏动弥散,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伴固定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右上腹膨隆,可触及一约15 cm×10 cm肿块,质中偏软,无压痛。化验:AKP383 U/L,r-GT323 U/L。B超示胆总管处一13.2 cm×11.1 cm囊性占位,肝内胆管扩张,左、右肝管均为1.5 cm。CT扫描示胆总管处一14.0 cm×11.0 cm囊性占位。心脏彩超示房间隔缺损(0.4 cm),右心增大,肺动脉增宽,彩色血流;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返流。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胸外科会诊后决定先行囊肿切除…  相似文献   
82.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月至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19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50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起搏导线折断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83.
患者女,43岁。8年前,因左乳肿物曾行纤维腺瘤切除术,术后4年,因左乳瘢痕增大变硬行左侧乳房切除术,病理示黏液型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未行放射及化疗。检查:一般状况好,无手术禁忌证。患侧乳房缺损,无锁骨下凹陷,腋前襞丰满,胸大肌发育正常。对侧乳房基本正常,体积不大。入院诊断:手术后左侧乳房缺失。治疗过程:患者在全麻下行Super-charged TRAM皮瓣左侧乳房再造术。术中形成以右侧为肌蒂的TRAM皮瓣,同时尽可能长地留取右侧腹壁下动静脉系统备用,左侧腹壁下动静脉予以结扎。  相似文献   
84.
2002年以来,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国产对称型双盘状和偏心型膜部VSD封堵器先后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已成为VSD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自2002年7月开展VSD封堵术以来,已完成689例膜周型VSD伴发膜部瘤的封堵治疗。现对39例膜周部VSD伴发膜部瘤采用国产特制A482双盘非对称型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5.
朱国献  徐梁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511-1512
目的:探求上唇外侧组织瓣在修复较大面积下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下唇缺损情况,设计上唇外侧组织瓣,旋转后插入缺损组织,同时在缺损吻合处,将上层外侧旋转瓣内侧粘膜肌肉向外牵拉形成部分新的红唇,然后逐层相对缝合,修复缺损。结果:自2003年1月应用此方法修复患者6例,术后随访1~2年,唇部外形好,无流涎,无口闭合不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6.
缝合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由Bertelli和Khoury首先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皮神经血供的解剖学研究的深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创面覆盖治疗中已成为治疗的热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缝合神经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48例,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颊脂肪垫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颊脂肪垫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颊脂肪垫形成一蒂在后方的颊脂肪垫组织瓣转移至缺损区,在无张力下与创缘缝合,表面轻轻用碘仿纱布缝线包压法固定.用以修复口腔颌面部的良恶性肿瘤手术或损伤留下的缺损以及口腔上颌窦瘘共18例.其中修复腭部缺损2例,上颌骨切除后缺损7例,颊黏膜癌切除后缺损3例,颊部良性肿瘤切除后缺损4例,磨牙后区黏表癌切除后缺损1例,封闭拔牙后口腔上颌窦瘘1例.结果术后10 d去除碘仿纱布,见颊脂肪垫轻度水肿,2~4周后水肿明显消退,颊脂肪垫表面逐渐上皮化,6~8周内表面完全上皮化,3个月后再生黏膜与正常口腔黏膜相似.全部病例效果满意,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蒂颊脂肪垫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  相似文献   
89.
单侧上颌骨缺损义颌修复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侧上颌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颌面部缺损之一,主要依靠赝复体修复。本文旨在从单侧上颌骨缺损义颌修复设计的形式、类别、固位体设计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附着体义齿修复、牵引成骨术、种植修复和CAD/CAM等新材料、新技术在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0.
1977年Egyedi首先提出了使用颊脂垫转移修复口鼻腔洞穿封闭口腔上颌窦瘘,近10年来,有关颊脂垫的解剖学研究及利用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及骨移植Ⅰ期重建上颌骨等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报道。作自2000年开始使用颊脂垫修复颊粘膜缺损以及口腔上颌窦瘘共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