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6篇
综合类   438篇
预防医学   165篇
药学   175篇
  10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围手术期感染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感染率(10%)低于对照组(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给予PDCA护理管理,能够使患者有效掌握健康知识,降低围手术期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急诊Ⅰ期手术和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68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控制性手术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Ⅰ期手术治疗,控制性手术组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pH值、体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2周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pH值、体温明显高于治疗前,PT明显短于治疗前,且控制性手术组优于参照组(P<0.05)。控制性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P<0.05)。治疗1周后,控制性手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2周后,控制性手术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急诊Ⅰ期手术,肝胆外科损伤患者通过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日间手术管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7月31日10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患者入院流程;将2019年8月1日~2020年1月31日117例LC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日间手术管理流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当日手术取消率、15 d内再入院率、非计划性延迟出院率、出院后患者电话咨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平均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的日间手术管理流程应用于LC患者,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降低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及非计划性出院情况,缓解患者围术期及出院前后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为肝胆外科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粘连性肠梗阻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粘连性肠梗阻率分别为11.9%、167%和7.1%,对照组分别为21.4%、429%和14.3%,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肝胆外科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控制创伤部位,帮助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魏孟奇 《当代医学》2014,(30):67-67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研究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3~201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三局医院外一科行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40例,对胆漏原因进行分析,给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操作失误、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患者自身缺陷;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4例患者带管出院,随访3个月痊愈,其余36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原因较多,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性对性的处理,而加强预防是避免胆漏出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肝博士》2013,(4):65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肝胆外科系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的支柱科室之一,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科室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1998年、200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成为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2011年再次成功获得开展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工作资质。目前本学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心,实际开放床位84张,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次,年开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肝胆外科护士发生的职业暴露及其危害,研究针对这些状况的预防和对策。方法通过调研设计对本院肝胆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肝胆外科职业暴露发生锐器伤情况最多,其次是皮肤黏膜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引流液。主要操作问题表现在:动静脉穿刺防护工具包括手套等佩戴。另外工作精力集中度,工作经验,以及发生暴露对事后处理流程的知晓率、执行能力以及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是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外科要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全面、规范的有关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尽最大努力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8.
熊科文 《中外医疗》2012,31(28):52+54
目的对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胆漏现象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历,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胆漏综合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胆漏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针对导致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胆漏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其在治疗期间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使该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肝胆外科术后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4月医院肝胆外科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70例,将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标本来源以胆汁、痰液和腹腔引流液为主,分别占27.91%、25.58%和13.9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株占69.77%,其余为革兰阳性菌26株占30.23%,未检出真菌;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8.60%、17.44%、11.63%,其对头孢菌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1.63%和9.30%,其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等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仍然非常敏感。结论革兰阴性菌仍然是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耐药严重,临床上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