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7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2篇
临床医学   532篇
内科学   85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687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01篇
  25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2周,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结构,并用RT-PCR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II(AngII)mRNA表达平,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8脱氧鸟酐(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缬沙坦干预治后,8OHdG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ET-1、VWF含量均降低;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病理损伤得到改善。结论氧化应激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紊乱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的胸主动脉病变过程,缬沙坦通过阻断RAS系统活性,下调AngII基因表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缬沙坦保护胸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基本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降糖,应用缬沙坦减少尿蛋白,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MI、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Hb A1c、Cys C、m Alb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Hb A1c、Cys C、m Alb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治疗不仅能降低Hb A1c,同时也能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使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门诊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A组单独给予缬沙坦治疗,B组单独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C组联合应用缬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三组患者的DBP、SBP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A、B两组相比,C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P<0.05);三组疗效比较,C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A组(77.5%)和B组(75.0%),且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与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诊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组)35例和观察组(缬沙坦组)35例,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时的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功能相关指标ET-1、vWF及NO血清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2、4、8周时观察组的ET-1及vWF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血清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可显著地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霞  杨桂玲 《山东医药》2009,49(35):118-118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3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40例,女36例;年龄30-75岁。其中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36例,高血压病30例。均经12导联心电图证实为房颤,就诊时房颤发作时间均在24h内。排除标准:①有未治愈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心肌纤维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1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5只随机分为5组:缬沙坦组(SHRv)、卡托普利组(SHRc)、卡托普利组 缬沙坦组(SHRc v)、假治对照组(SHR20)和高血压基础对照组(SHR14)。同周龄SD大鼠5只设为正常对照组(SD20)。疗程为6周。处死后测算左室重量/体重比(LVM/BW)、光镜观察心肌胶原分布,测算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管腔面积比(PVCA/LA)和组织匀浆胶原浓度,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三个治疗组反映心肌纤维化的多项指标均较SHR20和SHR14组显著改善(P<0.0l&0.05)。SHRv与SHRc v组的改善相似,均优于SHRc组(P<0.05),但仍差于SD20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均较SHR20组显著好转。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超微结构改变,但短期治疗不能恢复正常。缬沙坦的作用优于卡托普利,两者联用优于单用卡托普利,但并不显著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72例,随机分配到缬沙坦组(口服80~160mg/d)或阿替洛尔组(口服25~50 mg/d)(n均=36),治疗8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59/101 mmHg至142/89 mmHg;161/103 mmHg至145/90mmHg,1 mmHg=0.133 kPa)(P均<0.0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01);而在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而在阿替洛尔治疗8个月后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则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8个月后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缬沙坦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片)与缬沙坦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9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为45例。观察组使用洛汀新治疗,对照组使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重塑指标改善明显,对比两组改善情况发现使用洛汀新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NYHA分级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洛汀新与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帮助心室重建,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4例符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选取36例为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12周,对照组18例,仅使用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等,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泼尼松、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缬沙坦原料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柱(150 mm×4.6mm,5μm),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冰醋酸(500∶500∶1)为流动相;设定检测波长为225nm,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取样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缬沙坦0.05mg的样品溶液;另取缬沙坦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缬沙坦0.05mg的对照品溶液。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经过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测定定量项、样品测定等步骤。结果在进样浓度为5.0~7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良好(r=0.9999,n=1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0.49%,n=9)。结论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好,准确,灵敏,用于缬沙坦含量的测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