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72篇
  免费   2593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耳鼻咽喉   191篇
儿科学   413篇
妇产科学   337篇
基础医学   1491篇
口腔科学   205篇
临床医学   17122篇
内科学   4351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1166篇
特种医学   29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6195篇
综合类   27035篇
预防医学   4735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9977篇
  135篇
中国医学   14624篇
肿瘤学   1947篇
  2024年   500篇
  2023年   1674篇
  2022年   1405篇
  2021年   1893篇
  2020年   1968篇
  2019年   1854篇
  2018年   800篇
  2017年   1572篇
  2016年   1790篇
  2015年   2208篇
  2014年   4248篇
  2013年   4250篇
  2012年   5692篇
  2011年   6369篇
  2010年   5786篇
  2009年   5636篇
  2008年   5933篇
  2007年   5423篇
  2006年   4820篇
  2005年   5116篇
  2004年   4371篇
  2003年   3888篇
  2002年   3070篇
  2001年   2622篇
  2000年   1805篇
  1999年   1409篇
  1998年   1229篇
  1997年   1119篇
  1996年   1092篇
  1995年   834篇
  1994年   696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384篇
  1990年   346篇
  1989年   386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小结节以及临近大血管的病灶具有难度。本研究旨在探讨数显角度仪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5例患者。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与B组为病灶直径≤30 mm的肺结节,其中A组接受数显角度仪协助下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B组则在CT引导下徒手操作经皮肺穿刺活检。C组为病灶直径 > 30 mm肺部肿块,在CT引导下徒手操作经皮肺穿刺活检。然后比较3组之间穿刺前的肿块大小、进针次数、进针距离及术后血气胸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A组肺结节最大直径为(18.4±2.1)mm,显著小于B组(28.3±2.0)mm及C组(43.3±3.6)mm(P=0.003与P=0.003)。A组部分患者合并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及病灶邻近大血管,且该组穿刺点至胸壁外侧距离也明显高于B组(P=0.039)。但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概率为100%,明显高于B、C组,同时该组术后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结论  经数显角度仪协助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一项安全、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特别在肺小结节病变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关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是否须停用抗血栓药物尚无定论。总结既往研究提示,口服抗血栓药物对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相对安全的。对于心脑血管意外高风险患者,建议围手术期可以不停用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中48例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正确率96%(48/5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方便、安全、可靠等,为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加以分享和阐述。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病房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110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2.5±1.7)岁,男73例,女37例。根据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均满足静脉输液的标准。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3~12 d,平均保留时间(3.9±1.4)d。结果 110例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成功103例,成功率93.6%。使用过程中,发生液体外渗12例,占全部病例的10.9%;发生留置针脱出5例,占全部病例的4.5%;发生穿刺点红肿2例,占全部病例的1.8%。通过及时的护理处置,无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症状好转并消失。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在护理过程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皮肤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数据库",对近10年运用皮肤针疗法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统计分析。总结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结果:皮肤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应用频次最高的科属为皮肤科(287次),占所有科属频次的50.98%;皮肤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中治疗疾患治愈率最高的为皮肤科,愈显率最高的科属为外科;穴位叩刺和循经叩刺治疗病种广泛,不同叩刺力度有不同适应症,相同疾病亦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叩刺力度。结论:皮肤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未来发展中,皮肤针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积极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相似文献   
40.
正慢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血管性水肿,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6周以上~([1-2])。相当于中医学的瘾疹~([3-4])。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主要可能与自身免疫和慢性感染相关~([5])。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于内,六淫侵袭于外;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6])。脐针是齐永教授发明的高效神奇的新型针刺方法,极具临床研究价值,脐针是一种于脐部施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