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95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22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672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RBL-2H3、P815、Ku812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究聚山梨酯80的量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进而筛选出一套灵敏、稳定的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P815和Ku812细胞,测定3株细胞的生长曲线,在细胞生长对数期,以不同浓度(0.04、0.20、1.00、5.00、10.00、20.00、40.00、80.00 mg/mL)聚山梨酯80分别刺激3株细胞,采用中性红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溶液对3株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并计算脱颗粒百分率,同时以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并进一步检测聚山梨酯80对人的肥大细胞IgE释放的影响。结果 3株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中,各细胞的脱颗粒指标均随聚山梨酯80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同浓度聚山梨酯80对人源、大鼠、小鼠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释放量无较大统计学差异;与RBL-2H3细胞系比较,P815细胞和组胺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0.01),Ku812细胞组胺释放率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0.01),Ku812细胞脱颗粒最灵敏。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Ku812细胞模型稳定性、可重复性较差,而RBL-2H3细胞稳定性、可重复性均优于Ku812和P815细胞。0.04~80.00 mg/mL的聚山梨酯80溶液作用于Ku812细胞产生的IgE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聚山梨酯80诱导的过敏反应可能是不经过IgE介导的类过敏反应,随着聚山梨酯80浓度的增大,3个细胞模型脱颗粒现象显著,相比于Ku812和P815细胞,RBL-2H3细胞更适合作为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2.
胃酸分泌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胃肠病学》2012,17(3):179-182
胃酸分泌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壁细胞H+-K+-ATP酶是泌酸的最终和最关键环节。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途径包括旁分泌(肠嗜铬细胞分泌的组胺)、内分泌(G细胞分泌的胃泌素)、神经内分泌(肠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分泌的胆碱能),上述因子结合壁细胞膜上相应受体,通过细胞内第二信使(钙离子、cAMP等)激活蛋白激酶.使壁细胞胞浆管状囊泡运载H+-K+-ATP酶向壁细胞顶膜移行并最终使酶嵌入壁细胞顶膜,在H+-K+-ATP酶的作用下与胞外K+交换,泵出H+。本文就壁细胞胃酸分泌相关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Th2细胞趋化因子同源分子(chemoattractant receptor homologous molecule expressed on Th2 cells,CRTh2)、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1(cysteinyl leukotriene 1 receptor,CysLT1R)及组胺1型受体(histamine 1 receptor,H1R)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A患者(BA组,n=40)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组,n=38)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BA组和HC组外周血中CRTh2、CysLT1R及H1R在CD3+CD56+标记的NKT细胞上的表达,同时对其与血清总Ig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及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BA组[22.50(15.78,29.20)]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百分比较HC组[27.90(21.50,32.45)]降低(P=0.024);进一步比较BA组[70.05(63.20,78.45)]CD3+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HC组[73.70(69.88,79.38)](P=0.035)。BA组[0.08(0.05,0.17)]CysLT1R百分比较HC组[0.16(0.10,0.34)]降低(P=0.004);BA组CRTH2、H1R百分比[1.12(0.53,1.88);5.21(1.41,10.10)]与HC组[1.17(0.60,4.25);4.61(1.42,8.5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34;P=0.697)。进一步对比CRTh2、H1R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BA组[925.52(623.50,1 279.25)]CRTh2 MFI较HC组[1 345.50(891.00,1 977.75)]降低(P=0.002);BA组[769(657.50,975.00)]H1R MFI与HC组[835.00(560.00,959.25)]无统计学差异(P=0.834)。CD3+CD56+NKT细胞与血清TIgE、FeNO无明显相关性(r=-0.052、r=0.014),与FEV1/FVC%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1)。CRTH2(r=0.166、r=-0.040)、CysLT1R(r=0.114、r=-0.150)及H1R(r=0.103、r=-0.096)与血清TIgE、FeNO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3+CD56+NKT细胞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1R在CD3+CD56+NKT细胞上可能不表达,CRTh2与CysLT1R在BA患者CD3+CD56+NKT细胞上表达减少可能会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替利嗪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组胺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胺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能有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改善患儿组胺水平,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5.
【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检查方法。 方法:采用组胺检查法对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进行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并与现行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加标回收率86%~117%;豚鼠法方法特异性(真阴性率)100%,灵敏度(真阳性率)70%,猫法方法特异性100%,灵敏度70%;四个实验室室内重复性分别为82%、75%、83%、81%;实验室间重复性为92.9%~96.4%.结论:该方法准确与猫法相当、重复性好,可作为降压物质检查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通过豚鼠离体回肠模型及小鼠类致敏实验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的安全性。方法 建立豚鼠离体回肠模型,依次考察0.2、0.4、0.6、0.8、1.2、1.4、1.6 mg/mL质量浓度的YQFM对静息离体肠、乙酰胆碱(Ach)及组胺(His)诱导的离体肠收缩的抑制率;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48/80,25 mg/kg),YQFM低、高剂量(780、3 135 mg/kg,分别为临床等效剂量的0.85和3.43倍)组,分为尾iv含0.4%伊文思蓝(EB)的药液及不含0.4% EB的药液两部分进行体内类致敏反应实验,依次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中His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对耳、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检查。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YQFM既能够抑制离体肠的自主收缩,又能抑制Ach和His导致的离体肠痉挛;体内实验表明,YQFM低剂量组耳廓蓝染率,His、5-HT含量均在正常范围,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43倍临床等效剂量时耳廓蓝染率,His、5-HT含量略高,病理结果见轻微炎症反应。结论 YQFM的安全性基本良好,临床使用时需对使用剂量稍加注意,以防轻微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粒径注射用姜黄素脂质体(CLI)引起的过敏反应,并判断可能的过敏反应类型。方法 将平均粒径约为70、100、130 nm的CLI (剂量为20 mg/kg,以姜黄素计)分别尾iv给予大鼠,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 min、7 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注射前后血清中过敏相关因子——补体C3a、C3b和C5a,组胺和抗体IgE、IgG、IgM的含量变化。将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CLI和抗过敏药地塞米松(预处理2 h,2 mg/kg)联用给予大鼠,观察血清中补体C3a、C5a和组胺的含量变化。结果 给予3种粒径的CLI,血清中补体C3a、C3b、C5a和组胺含量均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抗体IgE、IgG、IgM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预先给予地塞米松,在注射CLI前后C3a和C5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组胺含量极低。结论 3种不同粒径CLI在体内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致,且可能是补体激活相关的假性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8.
答:组胺的致炎作用主要表现为:(1)舒张小血管。组胺可使体内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发生舒张,其中以微动脉最为明显,严重时可使全身血压下降;组胺作用于肺循环时肺微动脉和微静脉却发生收缩,其中以肺微静脉的收缩最为显著,可发生肺动脉高压;(2)增高微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外渗,产生水肿;(3)刺激非血管的支气管、小肠和子宫的平滑肌收缩,  相似文献   
10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水为溶媒,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覃篓型嗪片国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测得盐酸西替利嗪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0.4%。结论 该方法基质不干扰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0.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过敏性疾病,以风团和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其发病与各种诱发因素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分泌组胺,引起血浆外渗、血管扩张,发生局部炎症水肿有关[2]。现代医学临床多采用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起效较快,但单一使用该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情反复发作问题,,故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自拟中药益气养血润燥祛风汤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